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想用什麼方式去旅行?
在許多先進的國家當中,騎單車是被歸納為環保的一環,即便本身不是生產製造的主力,但是單車相關的活動、訊息、軟硬體設施都相當的齊全完善,如荷蘭、法國、甚至亞州鄰近的韓國、日本。騎單車既對身體不錯,也對環境有很多好處,除了不製造空氣污染,在能源日漸短缺而價格飆漲的今日,亦能為看好你的荷包,另外減少重機械(汽、機車)的使用,對於土地道路的保護維持也是有好處。
有的人騎單車被視為是反其道而行,有機車不騎,有汽車不開,到哪裡都是要騎著單車,被視為退化的族群,但個人認為騎單車才是進步的象徵。這麼說吧,會想到要騎機車、開汽車,無非是需要更快,更舒適的過程,但可有想過這是個惡性循環,汽機車所佔的體積與排放的氣體,無一不使環境的負擔加重,同時也會使人感覺更不舒服,所以下一次要在城市之間或其中移動,首先考慮的也會是汽機車。反觀若是以單車為主力交通工具,不但對於環境無污染,而且還能感覺到路原來這麼寬敞舒適,相對的移動過程也自然快上許多,並且平時疲於運動的人事亦能藉此機會稍作活動,健康便利一次擁有,如此的生活豈不愜意很多?
在現代,騎單車不僅僅是被歸納為一種運動,甚至被認定為一種生活態度。單車最初的的發展即是在便利於運輸及交通,後來更發展成唯一項競賽型的運動。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去將單車發揮到極致,所以才逐漸有休閒類型的車型問世,小輪徑單車即是其中發展較為具有特色的成果之一。
在不講求競速、越野的前提之下,以小巧便利,甚至是可摺疊的小輪徑單車,在二、三十年前,小輪徑單車其實早已發展出來問世,現今 birdy、gobike 的專利轉點設計,早在那之前英國 folding bike 先驅 Alex Moulton 及 Brompton 就已經設計出來,較近期的如 bike friday 在 1991 年開張以來,騎折疊車旅行的人更明顯增多,一來可能是近代網路發展快速,所以資訊傳遞的豐富性跟即時性讓人有這種感覺,二來應是較主要的原因,即是折疊車可以搭配一般大眾交通工具,能夠到達的地方更多更遠了。(關於這幾家老廠牌,功課做得還不夠多,日後再陸續報告。)
目前折疊車在韓國、日本也逐漸發展起來,引進台灣也以此為大宗,在大眾交通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城市便會開始擁擠,折疊車的出現有點像是符合社會期待的理想工具,便捷並且不占用太大的空間,也在講求忙碌之後的週休二日休閒生活同時,折疊車的方便性,不論是 4+2 或是 2+2 (真的有人這麼做,不要懷疑。),也都能為 RV 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
不過,當然專業一點來講,沒有一種種類的單車是可以符合所有的需求的,公路車很快、登山車很越野、折疊車攜帶方便,相互之間可以變得類似,但沒有辦法互相取代。可摺疊的大輪徑公路車、登山車,便利性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體積大了、重量也增加了不少;小輪徑的公路車、登山車,操控性與速度感就是差了一點。能夠同時擁有多部不同類型單車的人不多,但是你可以選擇一部最適合你的生活方式的單車,走出戶外跨上單車,一起來騎車吧!
2 回應:
非常贊同騎單車才是進步的這個觀念,
而我也是這麼認為。
認為騎單車是反其道而行的人,
大概是活的世界太狹小,
不知道現在在這個世界上,
為了健康、為了環保、為了生活態度的精進
而開始騎單車的人,何其多啊~
去了一趟日本之後,
深深被那麼多的單車給感動,
我認為一個都市的單車量可以代表那個都市的人,思想是否進步,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中國大陸之前那麼不進步,所以大家都騎單車,
騎單車是貧窮落後的象徵,
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卻沒有發現到,
這些年來,大陸進步了、經濟起飛了,
大家都騎車開車,
空氣也更糟了。
此外還有能源的問題要考量。
我現在也比較偏好大眾交通工具,
也挺想弄台腳踏車在都市裡穿梭,
不過說真的,要看路段,
台北雖然是首善之都,
但是不適合騎單車,真糟~
如果我開始騎單車,
可以牽拖小帽嗎?
就像GRD那樣~
哈哈哈~
不過卻是滿懷感謝的牽拖唷^^
絕大部分的用路人都只是貪圖方便,很少顧及他人,更別說什麼節約能源愛護地球了。前年開始投入單車活動,一方面是為了運動健身,另一方面即是為了節約能源(實際上是荷包),油價上升代表物以稀為貴,更代表能源的即將衰竭,如果看過 面對不願面對的真相,應該更能體會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環境正慢慢的被人類改變,別說為了下一代什麼的,為了自己的未來,都硬該盡一己之力去做些改變。
日本、歐美的工業規模不比我們小,但是人家就是有遠見,規劃的交通環境就能便民,我只能說台灣的官員都太自私、眼光狹隘,沒有遠見,說到單車就只是能連想到觀光產業,實在有點痛心。
騎單車絕對是一項很好的改變,我很樂意讓你牽拖啦,北部的車友不算少,可以先上大蘋果去看看,強烈建議改用單車代步唷!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