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回間途中繞過一個榮民社區,看見即將日落的夕陽,將大王椰子的樹蔭一整個投射在平整的牆上,乍看似乎只是一道單純的影子,但當時卻給我感覺好像是這顆大王椰子同時也在牆壁上生長著一樣,那一面高牆賦予影子充滿生命力的感覺。
不過心想,要是一天影子超過了屋頂,那麼它該往哪裡去呢?
人的成長似乎也是這樣,身體隨著歲月年齡增長、老去,卻也需要依附在一個外在的環境之上,學校、公司、家庭、同學、朋友、家人......,其中也慢慢在累積生命的里程數與歷練,要是有一天這些環境不再能提供你所需的養分,那麼又該何去何從呢?放慢腳步下來陪伴他們?少點思考別計較那麼多?多點包容讓氣氛和諧?那麼,自己還會是自己嗎?原來的自己又該是什麼模樣呢?
記得以前剛出社會那一兩年工作特別得難找,自己也碰過許多壁,當時整個社會型態面臨一個快速泡沫化之後的緩慢轉型期,許多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受不了壓力,毅然求去,改做點別的小生意,科學園區似乎也成了一個招牌,新聞都會報導:身價多少的科學園區工程師自己當老闆賣雞排、開咖啡店,從前月入多少現在又是多少,多麼輕鬆自在......。
好似高科技就等於頭腦聰明、身強體壯,去從事別項服務像是降低自己的本格一樣,別具偉大情操,那時候看到報導會想:自由誠可貴;現在也會想,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身體原本就不需要這樣被壓榨壞了,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利用年輕的時候拼光了年老的本錢?賺錢的目的又不是要拿來年老看醫生。
後來進入了資訊業,上了幾年班卻只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完全的被外界給美麗的誤解了,「科技新貴」是個不可承受之輕的詞,整天在辦公室吹冷氣是沒錯,甚至到機房還會吹到覺得冷,但可有人知道看一整天的螢幕對眼睛有多傷?老是對著沒有生命只有邏輯的畫面會讓靈魂出走?坐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上十幾個小時對身體有多傷?人還沒老,身體都提前退化萎縮了。
不過整體環境當然也跟每個公司的文化息息相關,行事管理風格也因人而異,抱怨也不能改變什麼,所以還是碎碎念一下就算了。有機會,還是可以嘗試轉換個環境吧。如果不能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那麼要會調整自己去適應那個環境;如果那個環境爛到自己調整到已經不是自己,那麼就離開也無妨,是吧!
俗話說:要做不怕沒田可犁,雖然現在不是如此多的田地可以耕作,有時還非得休耕,但簡單的以三維空間來說,地球沒有變小,全球暖化造成水位上升,土地面積變小,但人為的已經早就在水平面往上往下延伸了,所以可以做的事情還是有的吧!轉個念,理解自己的信條,別迷失自我,什麼事都好解決。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