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眷村文化館


|
眷村文化館 (by 小帽(Hat))

自己並不是眷村子弟,老實講自己跟眷村也沒有什麼關係,既沒有親戚來自於眷村,也沒有朋友是從眷村長大,從頭到尾都只有在電視或書本上看到相關的描述,那怎麼會對眷村那麼感興趣呢?也許正是因為這一種不熟悉的距離感,但是一進入眷村的領域,就有一種:好像有點陌生,卻又感到熟悉的氛圍,猜想也許現在還僅存於眷村的氣息,是從小就感到好奇的,關於上一代的故事吧!

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關於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上網路找找一些人家之前整理好的紀錄跟心得,在高雄地區有一個更便捷且有系統的捷徑,就是去參觀眷村文化館。高雄市眷村文化館是由早期的海勝里活動中心改建,在更早的年代,這裡是海光三村的診療室。高雄市的眷村人口約佔高雄市總人口近十分之一,其中又幾乎集中在左營地區,所以文化館設置在這裡幾乎是公認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只要一進入「老」左營地區,很容易的,就可以感覺到跟其他區域不同的充滿歷史的空氣。

眷村介紹 (by 小帽(Hat))



廣告打很兇的連續劇「光陰的故事」、「閃亮的日子」的描寫背景正是以眷村作為主軸的一些故事。隨著年代改變,這些故事對於四、五年級生來說那些回憶似乎是相當值得去懷念的,因為那是他們正值青春的年代;而六年集是個尷尬的轉型階段,上半段可能有沾上一些邊,下半段大概就漸漸的對所謂的眷村沒什麼印象了;七年級跟之後的孩子,對於所謂的「眷村」大概就只剩感到好奇的程度了吧。

「眷村」一詞是國民政府遷台的歷史變遷下,因應當時環境而生的特殊產物。當時軍眷的心態,也是抱著很快就會打回大陸的想法,因此也沒有人在意擁擠、狹小的居住品質,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臨時的窩,竟成了數十多年來安身立命,繁衍子孫的家;成了互助、相依相倚,成長、生活記憶共同體。也正因為眷村文化的逐漸式微與凋零,所以促成了眷村文化館的成立,用以保存這些即將走入歷史與被遺忘的故事。



(部份文字節錄自眷村文化館網站


#1. 小時候也有貼過這貼紙 XD
我小時候也有貼過這貼紙 XD (by 小帽(Hat))


#2. 昆明來的抗日臉盆
昆明來的抗日臉盆 (by 小帽(Hat))


#3. 家裡以前也都會這樣擺炒鍋,不過我們家不是眷村子弟,只是那個年代(四、五零年代)大概都是這樣
我們家以前也都會這樣擺炒鍋 (by 小帽(Hat))


#4. 我們家以前也有這種碗櫃,不知道是不是阿嬤留下來的,搬家後已經不在了
我們家以前也有這種碗櫃 (by 小帽(Hat))


#5. 裁縫尺跟纏線棍,偶爾還會用來打小孩,那就是我... 哭哭
裁縫尺跟纏線棍 (by 小帽(Hat))


#6. 也有看過類似的化妝台跟化妝鏡,是三、四零年代的嫁妝熱門款
也有看過類似的化妝台跟化妝鏡 (by 小帽(Hat))


#7. 霸王牌腳踏車,這個到現在都還在流行 XD
霸王牌腳踏車 (by 小帽(Hat))


#8. 這種大本辭海以前我家也有一些,現在都改用電腦了....
這種大本辭海以前我家也有一些 (by 小帽(Hat))


#9. 海軍紀念品,吸引我目光的是這台半格機
海軍紀念品 (by 小帽(Hat))


#10. 這種靠墊跟電話機也是四、五零年代的產物
這種靠墊跟電話機也是四、五零年代的產物 (by 小帽(Hat))



抽空去參觀,也拍了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角落,也許你(妳)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你記憶中的小場景哦!








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