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兩冊


|
光與影的一生 - 安瑟.亞當斯回憶錄

購書兩冊。

一本是在誠品看到的光與影的一生 - 安瑟.亞當斯回憶錄,買這本書的動機之一當然是覺得對影像的處理方面能有更多一點的認識,簡單來說就是跟攝影有關,國家地理攝影精技增訂版中,在黑白攝影的章節裡有提到: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終其一生只從事黑白攝影,是最偉大的黑白攝影師。在網路上找到一些相關的攝影技巧論串,也有許多的前輩推薦這位大師,說要學會測光就要好好的看大師的著作之類云云,所以想說應該要好好的來認識認識才行。



柯錫杰的鏡頭與生命之旅

當天要回家之前,偶然發現一家二手書店,我最愛逛的地方之一就是書店,不論是賣新書還是二手書。雖然不是很愛唸書,但是處在那種環境當中可以給我一種寧靜的安逸感覺,好像所有的疑惑都可以在這裡被解決,沒有任何煩惱的一種狀態。很幸運的在這裡又發現了柯錫杰的一本出版品:柯錫杰的鏡頭與生命之旅-台灣在我心,即便是大部分的作品都有看過,但是再看到的感動還是依然不變,很是喜歡柯錫杰的作品,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將豐富的生命力注入照片裡。




延伸閱讀:
Ansel Adams' Gallery
光與影的一生
《一次》&《光與影的一生:安瑟‧亞當斯回憶錄》
光影 - 亞當斯

柯錫杰大師請看這裡




Blogger 聯播程式產生器 - 增加「最新文章與最新回應」與「標籤訂閱」程式產生器


|
Jinyao 的 blog 中提供了Blogger聯播程式產生器,所產生的程式碼可以顯示出一個 blog 的最新文章,可以用來訂閱其他 blog 的最新文章,也可以用來作自己的 blog 的最新文章表列,相當不錯唷!

目前還沒有增加聯播的部份,先更新一下最新文章的程式碼。Blogger聯播程式產生器所產生的程式碼如下:

<div id="newpostslittle_hat">
<h2>Loading...</h2>
</div>

<script>
function handlePostslittle_hat(json) {

var temp = '<h2>小帽依然碎碎念</h2><ul id="Feed001_feedItemListDisplay">';
var postshow=10;
for (var i=0, post; post = json.feed.entry[i]; i++) {
if(i>=postshow) break;
var title=post.title.$t;
var link=post.link[0].href;
var authorname=post.author[0].name.$t;
var timestamp=post.published.$t.substr(0,10);
temp += '<li><span class="item-title"><a href="'+link+'">'+ title +'</a>-'+timestamp+'-'+authorname+'</span></li>';
}
temp+="</ul>";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postslittle_hat").innerHTML = temp;
}
</script>

<script src="http://little-hat.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alt=json-in-script&callback=handlePostslittle_ha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因為用作自己 blog 內的最新文章時不需要註明這是哪一個 blog 的文章,以及發佈者是誰,所以將上面的紅色部份刪掉,變成下面這樣:

<div id="newpostslittle_hat">
<h2>Loading...</h2>
</div>

<script>
function handlePostslittle_hat(json) {

var temp = '<ul id="Feed001_feedItemListDisplay">';
var postshow=10;
for (var i=0, post; post = json.feed.entry[i]; i++) {
if(i>=postshow) break;
var title=post.title.$t;
var link=post.link[0].href;
var authorname=post.author[0].name.$t;
var timestamp=post.published.$t.substr(0,10);
temp += '<li><span class="item-title"><a href="'+link+'">'+ title +'</a></span></li>';
}
temp+="</ul>";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postslittle_hat").innerHTML = temp;
}
</script>

<script src="http://little-hat.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alt=json-in-script&callback=handlePostslittle_ha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然後在 sidebar 增加一個 html/javascript 的框架,將程式貼上就大公告成了!程式碼更精簡,速度比原來的快唷!感謝 Jinyao 的分享!

如果你願意聯播小弟的 blog,可直接複製下列的程式碼帖到您的blog,會顯示最後更新的兩篇文章。

<div id="newpostslittle_hat">
<h2>Loading...</h2>
</div>

<script>
function handlePostslittle_hat(json) {

var temp = '<h2>小帽依然碎碎念</h2><ul id="Feed001_feedItemListDisplay">';
var postshow=2;
for (var i=0, post; post = json.feed.entry[i]; i++) {
if(i>=postshow) break;
var title=post.title.$t;
var link=post.link[0].href;
var authorname=post.author[0].name.$t;
var timestamp=post.published.$t.substr(0,10);
temp += '<li><span class="item-title"><a href="'+link+'">'+ title +'</a>-'+timestamp+'-'+authorname+'</span></li>';
}
temp+="</ul>";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postslittle_hat").innerHTML = temp;
}
</script>

<script src="http://little-hat.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alt=json-in-script&callback=handlePostslittle_ha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更新>

昨晚與今天早上測試過之後,跟原作者反應跟建議一些事項,沒想到下午程式產生器就出來!真是高啊!詳情請看:「最新文章與最新回應」與「標籤訂閱」程式產生器。

原本的聯播程式產生出來,在用作最新文章的時候,會導致原本的最新回應無法正常顯示(原本的最新回應程式碼也是所提供的!),所以要提供了一段顯示最新回應的 script,這樣一來就能正常顯示,速度也能便快唷!

另外一個就是標籤訂閱部份,我跟說,像我會碎碎念,可能人家不是全部都很愛看,想說只要聯播關於單車或是攝影的部份,應該會比較符合特定 blog 導向。所以這一個部份也可以獨立產生出程式碼來訂閱,真是太棒啦!




光線與建築之間的語言


|
lighthouse

昨天讀著宮部美幸的 模仿犯 ,讀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恰好與前幾天看到一篇 透視感 的精華文章頗有理論契合之處,當然,這還是跟攝影有關。(沒看過可入。註一)

在第三部的 16 章裡頭,武上私下請建築師幫忙調查連續殺人犯的秘密基地,而線索是從已落網(身亡)的嫌犯住處搜查出來的一堆被害者的照片,以及被害者的遺體解剖報告。從照片中建築師分析出來的一些結論跟小說的案情發展「應該」有關(還沒看完全部),不過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建築師所分析的一些理論基礎,恰好跟 透視感 這篇文章中的理論解釋有些可以相容於攝影之處,所以稍微整理一下,也算是幫自己釐清些觀念,希望對拍照的思考可以有所幫助。

透視感 中所提到的一個說明例子,請試著加入一點想像力,個人覺得並不難理解。

所謂"透視感"是一種在視覺領域中,物體互相表現出來的立體深遠比例現象,從比較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透視"的程度其實只的是數個物體在視覺上的距離比值關係而已。

舉例來說,攝影者固定站在一 X 點上,視線視角所及有兩個物體 A 和 B,假設和 A 距離 3 公尺,而B距離 10 公尺好了,那麼就站在X點的透視感而言,A 和 B的距離比就應該是BX/AX=10/3=3.33333了(底線表示兩點之間的距離);這時候如果攝影者往前,對著兩個物體的方位前進了 1 公尺而到達 Y 點,那麼這兩個物體相對的距離比值就改變了,對 Y 點而言BY/AY=9/2=4.5。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對於人的視覺而言,物體距離的相對比值變得越大,而透視感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強烈了,主要的變化在於 A 物體由原來距離 3 公尺縮短為 2 公尺,縮進原來全段距離的1/3,所以在眼睛中變大的"幅度"非常明顯,可是 B 物體的距離才不過從 10 公尺縮短為 9 公尺,只不過縮進全段距離的1/10而已,因而在視覺上變大變近的"幅度"感覺就很小,如此一來兩個物體在攝影者眼裡呈現的比例關係就呈現巨大的改變了,這就是透視感改變的原因。

視覺距離比例關係所產生的物體大小變化,如果把 A 物體和 B 物體看成是一棟建築物牆面上兩條垂直地面的牆角稜線呢?那麼就會覺得牆面似乎看起來呈現梯形的透視感覺越來越強烈了,這個牆面成梯形的視覺變化,好像隱約有消失到視線中地平線某一個點的感覺,那就是透視學中的"消點"("消失點")了。




a new life

在小說的章節當中,發言者為建築師,是武上的一個密友,到我閱讀的進度之前,建築師沒有被正式賦予名字,不過個人感覺建築師在整個故事當中的角色,有如天龍八部裡面的無名老僧,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以下對話為小說中節錄的重點式片段。

「從被害人被綁在椅子上的照片,全部排開,可得知椅子一共有兩張,由照片中椅子的邊緣及有限的部份,以及被害人的身高來推斷出椅子的種類及尺寸,然後以得到的數據來模擬在拍攝每一張照片時的高度、角度。拍到椅子的照片共有 58 張,假設這個房間是標準的,也就是合乎建築標準法的規定範圍進行設計天花板高度的話,58 張照片中至少有 22 張必須拍到天花板才行,但實際上只有 9 張,而這 9 張幾乎都是將相機放在地板上,仰著頭拍攝天花板的方向所至。」

「因此該房間應該擁有超過一般標準的奢侈天花板高度,這在一般公寓是不可能的,高級公寓也絕對看不到,所以這戶人家應該是獨門獨棟、專人設計的房子」

根據 透視感 一文的內容來加以對照,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物距比值,加上建築師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佐證,得以推斷出拍攝照片的房間的天花板高度,進而判斷房子的類型以及可能存在的地點,印證了消失點的理論基礎。撇開劇情中的罪犯思考邏輯,這對於拍照而言,可以思考為當在拍攝時,想要將什麼訊息透漏在這張照片裡?然後可以透過攝影主題與背景的壓縮比例的表現出一張照片的美感與延伸性,或是凸顯拍攝主題。

另外就是經常聽到的「感覺」,經常有人會說你的照片很有感覺,那到底是什麼呢?感覺是一種抽象的名詞,也是很主觀的事情,個人覺得單就一張照片來說,除了拍攝的人想要表達的之外,十個人來看會有十種不一樣的看法,那跟看一本書的感想一樣,十個人看完同一本書可能會延伸出十種不一樣的讀後心得,看一張照片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想將「感覺」比喻成「故事性」,那麼應該能更具體一點。底下是 模仿犯 中同一個章節中的片段。

「拍攝到這個房間的窗框或是窗玻璃的照片,即便是很小,全部也有 63 張,其中窗框和窗玻璃同時被拍到的有 47 張。放大照片加以確認可以看見原來是雙層設計的窗框被改造成普通單層的痕跡。改造時間應該不會太久,大約四、五年前吧。很有可能因為打掃、維修太麻煩才改造的。新使用的窗玻璃有優良的遮陰、防濕效果,氣密性也很高,而且大概是在改造窗戶的同時,裝在這個房間的牆上的鋼管電暖氣也被拆了。這可以從僅剩一點的壁紙痕跡去研判。不知是偷工減料還是捨不得花錢,拆掉電暖氣時並沒有更換壁紙。」
「從案情發展過程可以確知,這個房間很早就被使用,而且是連續使用,所以不可能事租來的房子。整修內部需要時機和金錢,租來的房子不太能隨便整修內部,因此可推論這個房子是特定某個人的持有物。」
有建築知識與設計、改造房子經驗的建築師,看過照片中的細節之後推論出犯案的現場,依改建過的窗框、使用的痕跡、改建過後的保存狀態,得知目前房屋(犯罪現場)使用的狀態,加上已經掌握得資訊,知道擁有跟整修這樣的房屋需要的資金十分龐大,如此便可以縮小搜查對象的範圍,使得故事的高潮越來越白熱化,



people on a ferry

「想要在一般住宅吊死人,最能夠辦到的地方就是樓梯,但樓梯上方通常是一般高度的天花板,而且人的體重,加上斷氣前一定會掙扎,必須要有能撐得著的堅固鉤子,這一點很困難,但如果有樑就另當別論了,只要將繩索掛在樑上面,而且從樓梯要看得到樑,除非是設計挑高,否則不太可能。或者樓梯上方有天窗,也可以將繩索從那裡垂下來,但被吊著的身體就會撞到牆壁,因此他的身體各處會留下撞傷、擦傷才對,不過驗屍報告並沒有這些紀錄。」
「那樓梯有沒有可能是通往地下的樓梯呢?」武上說

「有可能,想到樓梯上有樑的條件,這個可能性倒是很高(指樓梯通往地下室),可是這要看房子的地理條件而定。而且被害人被監禁的房間,是普通高度及腰的窗戶,陽光可以照射進來,可見得房間並不在地下,而且從拍照時沒有放下窗簾或百葉窗來看,根本就不擔心隨時有人會經過偷看房間內的情景。表示這房間的位置並不危險,換句話說,應該是在二樓以上的高度吧。也可能庭院很大,周遭沒有其他人家,而且一般在監禁或軟禁什麼人時,在允許的範圍內,總是會選擇難以脫逃的房間,這是兇手很自然的心理,所以二樓比一樓,好三樓又比二樓好,不是嗎?」

逐步的結論出現場的種種條件,也縮小了犯罪現場的可能地點,故事的發展就能漸漸的明朗了。雖然看照片本身只是一個平面,甚至可以用一張紙來形容,但是交疊起來就是能延伸出照片背後的故事性,活化了一個平面成像所帶來的生動印象。當在「框」出一個畫面的時候,是否有能多停留一點點的時間,加一點說故事的靈魂進去,這個人對於攝影這件事的期望之一。



Little Egret

當了解透視感的變化主要來自於物距的距離比值,而對鏡頭的視角變化有所了解並熟悉之後,就能知道用廣角鏡拍照時所站的物距位置之重要性了,而比較不會疑惑。攝影物距以及拍攝的位置選得好的話,就連拿廣角鏡來拍人像或街頭攝影都是會很好用的,當可以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廣闊視角之特性,那就更不用怕說拍建築物或是風景抓不到透視感覺了。

除了理論之外,額外需要的就是剩下經驗上對鏡頭畫面特性的熟悉程度了,如果有機會用廣角鏡拍建築或人像,抓到一個好畫面,記得搶拍按下快門之後,稍微去注意一下自己和畫面中幾個物體之間的相互距離關係,還有自己站的位置和那些物體的距離位置關係,久而久之就會對如何抓距離感和透視感有所感覺了,但是這必須要靠一些時間摸索的,慢慢來吧!





註一:現代人很奇怪,要發佈分享資訊還會被埋怨,所以寫書評或是影評這種東西時,通常要先註明有沒有提及內容,讓那些想看原著但還沒看的人,在決定要不要閱讀這篇評論的時候可以衡量。這是 web 2.0 的產物跟生態文化之一。事實上,等真的看到第三部的 16 章,如果不是對攝影或建築有興趣的人,大概也會忘了我曾經寫過這一篇吧!






舊文新發:In Strada


|
二樓前面非吸煙區

已經忘記是怎麼遇上 STRADA,但是從沒忘記過在 STRADA 的時光。


充滿書卷氣的咖啡店已不清是第幾次來到 STRADA,跟寶貝想約會的時候,我們會來的地方之一是 STRADA;有時候寶貝在忙走不開,想到我會自己跑來 STRADA;有朋友從外地來訪,時間允許的話我也會專程帶他們來 STRADA。來 STRADA 的時候或許除了店員之外空無一人,或者零星幾個客人分散坐在四處各自看書聊天,或是沙發木椅都是座無虛席。有些時候心裡頭特別有點什麼感覺,會在店內的留言簿隨手留下點什麼,有些時候恰好手邊有書在讀,也會來這裡安靜的讀上幾個小時。但也有幾個下午是什麼也沒有想的流過,有帶相機來的話就會拍一下 STRADA 店裡的角落,或者什麼也沒有拍的經悄悄回家去。但,感覺都是一樣的舒服。

前些日子陪老爸提前回義竹鄉下去埽幕,為得是避開清明節擁擠的人潮。小時候經常是讓老爸自己去,或是老爸會帶老媽一起去,也有的時候會讓老爸帶著一起去。前幾年開始,老爸的玩心未退,就會約我一起從高雄騎摩托車回去,那時候我也是精力旺盛,這要追朔到在台中唸書的學生時代,每回寒暑假我都會期著我的「小帽的車」,從台中回到高雄,然後在開學前再騎回來。不休息的話只要四個半到五個小時,沿路欣賞著城鄉之間、鄉鎮之間的繁華嫻靜,一趟下來感覺不會太久。

比起這個,回到鄉下只要兩個小時,更近一些。不過隨著年紀漸長,人跟車都是,漸漸的已經懶得這樣長時間的吹風曬太陽了。以後的小朋友可能也不太有機會做掃墓這樣的事情了,掃墓有個台語的專業名詞,叫做「背墓」。

因為很久以前,都市還未大量成形之前,人口也還沒有現在那麼密集那麼多,鄉鎮外圍的郊區,通常是被拿來作為埋葬先人的地方。而且也沒有國外那看起來像公園一樣的排列整齊的墓園規劃,多半是先葬先贏,但是越到後來空地越少,好的風水被搶走了,後來的為了要搶風水,還是硬要擠進來,就給亂葬了,因此祖先的墓地就越來越難找了。所以清明「背墓」這件事情的存在,這習俗為的便是教子孫要盡孝道,也是教子孫不能忘本,平常不能回來整理墓地,清明節也要抽空回來整理整理,順便記得自家的長輩是葬在哪裡。現在政府也已經禁止這樣的土葬,不像現在都有靈骨塔,不必擔心阿祖過了幾年會不會被隔壁村的撿(骨)走。


**************************************
寫給朋友的:十年

「有多少朋友可以十年
有多少事情可以新鮮十年
把我喜歡的事物、地方、食物
分享給認識了十年(以上)的朋友
要延伸下一個十年
等待他的小 baby 出生
等待我跟寶貝結婚
等待下一個十年
幸福、繼續」......寫給一個認識十年的朋友。

**************************************

由於鮮少回鄉下去跟亂葬的緣故,通常墓地會被雜草給掩蓋,還有老鼠會挖洞,整理祭拜忙了一個早上,回來時我跟老爸都有點累了,上高速公路前聽了一下警廣,路況相當順暢,於是就改聽 自然捲 大捲包小捲 ,當 魚罐頭 前奏的電吉他跟 keyboard 聲響起,我突然想到這樣的音樂是不是適合快要七十歲的老爸?不過奇哥充滿趣味的編曲跟娃娃的清新的嗓音,似乎有種讓人安定下來的魔力,帶點 ECHO 的錄音方式,讓娃娃的乾淨聲音感覺充滿了更大的空間,有種餘音繞樑的享受。老爸的表情沒有聽流行歌的壓力,反而是相當享受這樣的輕快節奏。

一樣輕鬆的節奏,將愉快的氣氛帶進第二首歌 像我這樣的女孩 。整首個節奏比第一首慢上一些,娃娃的聲音有一點貼近 mic 的樣子,感覺聲音是很接近耳朵的,柔柔的送進耳朵讓老爸幾乎就要進入夢鄉了,還好我已經聽過不下數十次的,不然要是連我也睡著,那可就糟糕了。因為我正在開車。

接著的,緊急的將氣氛再度炒熱,讓舒服的車廂輕度的振奮起來,老爸原本要闔上的眼皮又被快 temple 的咬字帶起來,不僅字字清楚清楚而且還十分輪轉,聽這樣的歌真是一種幸福的享受。不像有些人聽 周杰倫 的快歌,會有種鴨子聽雷的呆滯反應,因為不僅僅是快,而且周董的發音咬字相當有個性,不看歌詞要聽懂的人,應該只有 方文山 吧!

步道咖啡館那一天回到高雄,想想好久沒來 STRADA 了,於是我來了。回味著剛剛在車上聽的 自然捲 ,來這裡回憶再適合不過了。

由口琴聲切入 修鞋的阿伯 ,也算是慢版中帶點輕快的速度感,但節奏感並不會太過於強烈,而且我蠻喜歡這一首歌的歌詞,用一種很簡單的問答方式,說著擁有多雙鞋子的女孩跟依靠修理鞋子維生的阿伯之間,對於鞋子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也簡單的寓言著應該要惜福的道理。不過有一句歌詞到現在都還不太能體會,女孩問阿伯說:補一雙鞋沒有多少錢,你為什麼那麼拼?,阿伯答道:客人穿不舒服,他的良心會不安的時候,女孩想起老闆的笑臉。是不是說老闆也是個富有責任感的人啊?


唯一的沙發座 Ich Liebe Dich 德文 的我愛你,歌曲聽起來也有種淡淡的戀愛感覺,聲音收得很深,像是在腦袋裏深深的地方呢喃著。這一首歌的詞曲是娃娃做的,整首的錄音也在背景故意弄成有一點跳跳的間斷,像是害羞的在說愛一般似的,慢慢柔柔的輕輕的說著,唱到 Ich Liebe Dich 的時候,變成十幾個層次的迴音重疊著,像是一直不斷的在說著 Ich Liebe Dich,也像是女孩害些的神情似的躲藏,最後的鋼琴單音升上來最上一層,更增添幾許浪漫氣氛。

答應要 出來之前,老爸似乎是已經睡著了,因為 Ich Liebe Dich 實在太舒服了, 答應要 則是加速老爸進入深層的睡眠。主要的配樂由吉他擔綱,沒有複雜合弦的伴奏在 vocal 後面,不過這一首歌的位置似乎在整張唱片當中,有如一篇文章的起承轉合當中的轉的地位,因為在 Ich Liebe Dich 之後卻變成...答應自己一個人看電影...答應自己一個人吃晚餐...答應要一個人生活,對比得相當強烈,我在猜,假如不是這樣編排,下一首由奇哥主唱的 計程車 ,落差大概會更大吧!(笑)

但其實,聽奇哥的聲音,很難跟奇哥的長相兜在一塊,因為奇哥的聲音是相當斯文有理的。奇哥散發出來特質,總有一種要將音樂輕鬆的融入生活當中的想法,不論是歌詞或者是創作,或者是跟糯米團主唱馬念先所發起的 Project Early,三十而立 。的 計程車 也是這樣的一首歌曲,將計程車的觀點擬人化的透過帶點詼諧的曲調發聲,輕鬆了對計程車蠻橫的印象,也點出了計程車生意難做的甘苦。「喔哦,一切都只是為了—生活,啦啦啦啦啦......」

暖陽陽的座位「啦啦啦啦啦」的銜接上了 小蘋果 ,就文體的分類來說,這就叫做「 頂針 」的一種句法,像是唐代白居易〈琵琶 行〉:「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和唐步非煙〈答趙象〉:「相思只 恨難相見,相見還愁卻別君。」後面的開端,與前面的結尾,重複同樣的字詞或語句,前後緊接,對整體有加強語氣的效果。不過 小蘋果 計程車 不太一樣的是,小蘋果有一點童話世界的可愛,整首歌就像是一首小品一般,主要由鋼琴協奏,每個音都很分明的像是小朋友練琴一樣青澀,但卻是十分協調,不論讀起來或是聽起來,都是一派輕鬆。

牧羊人 ,有趣的將失眠的人比喻成牧羊人,不知道起源於哪裡的催眠治療方式「數羊」(Counting sheep),正式的「數羊入睡法」起源於19世紀中期或者更早,說外國人數羊是因為羊的發音跟 sleep 接近,能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事實上在中國早就有類似的方法,只是數的東西不同而已。遺憾的是,這種說法似乎並沒有什麼深意,只是一种放松疲憊精神、忘卻白日煩惱的方式。難怪後來要變成「宰了十隻羊 宰了二十隻羊 宰了三十隻羊......」。

最後一首 搬家 有一種道別的味道,但是這種道別卻不是那種要宣告結束的道別,而是要用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而必須做的一種道別。雖然不是很成眾的情感,可是聽起來卻嗅得到那負在肩上的擔子,是不怎麼輕鬆的。但,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不都是這樣嗎?

在 STRADA 完成這篇文章的前大半,回憶著老爸在車上的可愛模樣,跟平常一貫大男人主義的表現實在很不同,可能是年紀大了,心靈也跟著反璞歸真。STRADA 也是一個反芻回憶的好地方,大家都有默契的降低音量交談,即便你聽見了別人的聲音,整個空間的 feedback 也不會讓你有被打擾的衝突感。這裡的氣氛,也能讓閱讀變成一件很自在的事情(也難怪招牌上會寫著:一間閱讀的咖啡館)。對於喧囂感到無奈嗎?來 STRADA 吧!



**************************************

延伸閱讀:
STRADA
STRADA 之前辦過 LOMO 展
STRADA 經常有舉辦關於藝術的活動
STRADA 美食介紹
STRADA 新聞台
STRADA 的另一家店:小綠(Little Green)
peace piece (和平片段),STRADA 老闆前一家店
高雄的另一個好地方

自然捲
風和日麗
奇哥
娃娃




Flash blog show : poque.jp


|
old house

之前在 沒名鳥站 有分享過的利用 RSS 的原理做成的小玩意兒: poque.jp ,不過後來開站者因故結束營業,沈寂了近半年的時間,現在又重新開幕了,不過設置方式可能有點小複雜,因為原先是他會自動幫你產生一個 rss url,現在這個是你要自己產生,請聽我細細道來。


poque.jp.01

首先請到 poque.jp 首頁底下 step 2 的地方,下載 swf 壓縮檔,download 應該看得懂吧!然後請想辦法上傳到隨便一個網路空間,google 的好處之一就是他還有 google page 可以用,雖然對寫網頁沒興趣,但有時候還是挺管用的。

接下來因為 blogspot 的 rss 沒有被支援,但是在偉大的 web 2.0 時代,混搭的效果可是無遠弗屆的,之前在 feedburner 申請的 rss 這時候就管用了,當時註冊 feedburner 的時候以為這個是用來計算每天瀏覽人數的(沒仔細讀他的說明......orz),後來才搞懂是用來顯示訂閱人數的,可參靠右下角的水藍色 bar(按下去訂閱吧!)。因為是要給訂閱者最新的更新資訊,同理也可以拿來餵給 poque.jp ,這還是用 sage 發現的,也在這裡順便推廣一下 Firefox 吧!(不知道的可以直接去右下角按那隻麥田圓圈狐狸!)



lock

以上兩個步驟都完成之後,接下來就簡單多了,到 poque.jp 首頁底下 step 3 的地方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進入產生程式碼的畫面,輸入自己上傳的 swf url 跟 blog rss url,如下圖的步驟 1 跟 2 所示。步驟 3 選擇底色,我用的是跟我的背景一樣顏色,整體感才有一致性,然後步驟 4 點選同意使用規則,出現紅色按鈕,按下去程式碼就會出現囉!


poque.jp.02


poque.jp.03


由於我使用的是 blogger beta ,所以這邊就以 blogger beta 的版模來作說明,其他平台的 blog 應該也是大同小異,有問題的話可以再來討論看看。首先在右側的 sidebar 加入網頁元素,如下圖。


poque.jp.04


然後選則設定 HTML/JavaScript 項目,將程式碼貼上,儲存變更,隨即大功告成!


poque.jp.05


poque.jp.06


成果就是我的 blog 右上角的 Flash,滑鼠移到上面可以單獨顯示一篇文章、顯示 blog 中所有圖片、跳出新視窗顯示文章......個人覺得都還蠻有趣好玩的,玩玩看吧!有什麼問題或建議歡迎留言討論與指教!


old house





柯錫杰幫 Panasonic L1 廣告


|
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一書當中,柯錫杰大師曾經批評過數位相機,但也不是說數位相機不好,而是期許拿著相機的人可以多加思考,要試著框出你想要的畫面,你說得出故事的畫面,而不是不需要花底片錢就猛按快門。

這一兩天看到幾次這個廣告,心想還真有點小矛盾,個人感覺純粹吃名字的成份居多,大概 99.99%,因為讀過柯錫杰大師的書就知道,這廣告中所謂的專訪應該都不是真的。純粹個人觀點,不具任何意義。

不過另一個好處就是,4/3 系統看起來是可以玩很久的,沒投資錯方想還是挺樂的。

廣告看請這裡

人物‧柯錫杰


|
宇宙遊子 & 心的視界

我的攝影不是影響自柯錫杰大師,不過是柯錫杰大師影響讓我想要攝影。

在 1997 年出版的宇宙遊子映入眼簾的那一刻,「遊」這個字便立即吸引了當時的我,每一個年輕的心對於探索這個世界多少都會有所嚮往,尤其是前者已經有所實踐的事蹟,拋下一切去流浪是多麼令人著迷的夢境。不說柯錫杰大師到日本唸攝影,之後揚名於美國時尚圈的風光事蹟,因為那對我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即便是當時也一樣。

在柯錫杰大師事業巔峰的階段,很高興他能思考到他心靈上所欠缺的靈魂,也因此才有今日這樣撼動人心的作品可以流芳百世。記得非常清楚的在宇宙遊子前面幾篇彩色頁照片,我被一張收入聯合國【1994水的環保】年月曆,跨頁的「金海」所征住,當時看著照片是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心裡的 OS 是連一個字也沒有,連一個「哇哦」都無法開口,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子的海的照片,嚴格來講整張照片就只有兩種顏色:黑色跟金色(橘色),但卻將整個大地的生命力卻充滿在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裡,看似簡單,卻是那麼的有深度、有故事,最重要的一點是,攝影這本身所擁有的想法,有將它灌注到照片裡面,再透過照片,感化了看照片的人。



宇宙遊子 & 心的視界

要看照片說故事是說也說不完,大師的照片張張精彩,就不再贅言。前陣子去逛書店又看見柯錫杰大師出了一本新書,繼之前在二手書店撿到的寶,一本 1990 年出版【心景】庫存書之後,就沒再看過柯錫杰大師的書了。那一天看到二話不說就帶回家,經典的過了十年還是經典,裡頭大部分的照片都有看過,不過書中的訪談卻有附于新意。柯錫杰大師分享了許多他的攝影理念,最關鍵的技巧便是要用心。

「那是夏天的愛琴海,我在海色、天色和白牆之間,徘徊了二十多分鐘。我知道那裡有我想要的東西,但快門怎麼也按不下去。只好到附近轉一轉,看看海,在那裡呆坐了幾分鐘。終於我回去按了快門。」(節錄自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這一下快門成就了柯錫杰大師自認為無法超越的一張照片:等待維納斯。許多美景當前的時候,人們往往只記得按快門,卻不能將自己當時的感動也記錄下來,這樣的照片一放大出來,就只是一幅美景,沒有生命。



宇宙遊子 & 心的視界

不過這當然不是拍出一張好照片的唯一之路,也有相當多的街拍大師拍出來的 snapshot 也是百年經典,像是Henri Cartier-Bresson、 Elliot Erwitt 或是 Robert Doisneau......等等,在這些大師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他們的心裡面就會有這個畫面的故事,而不是盲拍出來之後再看圖說故事。(數位化之後更是氾濫,個人也是如此,慚愧!),柯錫杰大師也曾經位了要拍到一個畫面,是在偏遠部落的一群孩童,他再相機這一側跳舞吸引孩童的注意力,逗孩童發笑,然後用自動捲片器一連拍了幾十張,為的只是一個完美的畫面,由此看來,今天數位化之後的攝影人更可如此,每一台都有連拍的功能,每一台的速度都比傳統相機快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拍出一張完美的照片,不是嗎?

碎碎念了一大堆是期勉自己能朝這個方向慢慢前進,不是想要唱高調、打嘴砲,雖然數位化之後的攝影生態已經麻痺了人對映象的感受,但個人認為有故事性的照片還是可以在數位化之後,仍然可以感動人。給有這方面興趣的同好們,共勉之吧!


延伸閱讀:
柯錫杰拍照 特重構思與心情
愛與藝術
第五階藝廊‧柯錫杰作品輯
攝影大師-柯錫杰

建議閱讀:
Ko Si-Chi 柯錫杰攝影專輯
宇宙遊子
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




宇宙遊子 & 心的視界





11/18單車免費早餐大會師 Cyclists' Free Breakfast


|


更多精采記錄請看山羊相簿
083相簿
孝德相簿
jcwen's photos




[論器材] 「Leica Summicron-R 50mm」and「ZD 14-54mm」on Olympus E-1 不怎麼專業測試比較


|
My old place : STRADA

「Leica Summicron-R 50mm」and「ZD 14-54mm」on Olympus E-1 不怎麼專業測試比較

Leica 的光學品質是有口皆碑,同時也是眾人流口水,過人的品質與表現,伴隨著同樣過人的價格,讓不少人萌生退意,選擇遠觀而不敢褻玩。但這種情形在底片時代壁壘分明各霸一方的情況,在進入數位時代之後有了重新洗牌的機會,Leica 下放商標權給 Panasonic 代工鏡頭,同時使用在 Panasonic 的數位相機之上,雖然Leica 「認證過」的品質比起 Leica 「自己」的品質是不盡相同,但在數位時代似乎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這個「也」叫做 Leica,個人感覺是被網路快速傳播的功力給洗腦,已很難分辨得出來好壞。

話說回來,Leica 的器材對大部分攝影人是高不可攀,所以買不起一整套的人就想辦法生出 adapter(轉接環),他牌的機身藉由轉接環來享用 Leica 鏡頭的高質感(光是握在手中就有差別),在數位時代這種情況也是氾濫,其原因不外是為了讓老鏡包袱重生、享受各家傳統鏡頭大廠所帶來的光學品質、花比自動鏡頭較少的錢可以擁有一樣的焦段......等等不及備載的理由,來轉接鏡頭到數位機身。相較於底片時代,如果能將鏡頭發揮出接近甚至是相同的表現,那麼數位時代還是依然能有時代性的攝影品質,何樂不為?



old clock

因為目前手上的 Leica R 鏡有 50mm 跟 90mm 兩顆定焦鏡,原廠的鏡頭只有一顆 ZD 14-54mm 變焦鏡,所以只能在 50mm 端作一下簡單的比較,我想比較的重點是在於散景、細節、解析度這三個部份,由於是在室內,所以畫面也許稍暗,不過也可以比較出更多的暗部細節解像力。這個測試沒有所謂好壞,單純就兩顆鏡頭相同焦段的成像來做觀察,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我是第一次做這樣的測試,儘量讓不同鏡頭之後的條件是差異是較小的,有沒有參考價值就由看官們定奪了!當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批評指教的,已請回應讓小弟知道,學無止盡,況且我還是個生手!

好了,屁了一堆廢言,再沒上圖就要讓觀眾打瞌睡了:


底下這兩張的焦點都落在咖啡杯,有一點小差異在於 zd1454 焦點在於杯子前緣,lr50 是瞄準杯柄,因為口徑不同,所以同樣在 50mm 焦段,相機再同一個位置而言 ZD1454(67mm) 會比 lr50(55mm) 來的「大」一點,並且 lr50 的層次比 zd1454 多很多,由於距離太近不太好瞄準(鏡頭距離杯子約 30cm 左右),所以焦點有些不一致。這裡可以看看焦外的散景表現。

PB161583
zd1454, focus on the front of cup, f5.6, 1/2.5
PB161587
lr50, focus on handle of cup, f5.6, 1/2.5



底下這兩張的焦點是在牆上的圖畫右下角旁邊的牆壁,由於點測會影響整體成色,所以要交代一下。很明顯的 zd1454 的光圈是接近圓形的,實際上光圈是由 14 片葉片組成,而 lr50 就是很明顯的六角形,細節的話建議看一下原圖大小的電風扇開關,解像力有相當明顯的差別。

PB161584
zd1454, focus on the picture, f5.6, 1/2
PB161589
lr50, focus on the picture, f5.6, 1/2



底下這兩張的焦點是在右下角的書上面,zd1454 感覺上複雜的光線比較沒有抵抗能力,所以會有點燈泡的顏色,lr50 的還原程度較高(因為店裡面原本就不是很明亮),對於背景散景的處裡上,個人偏好 lr50 的表現,相較於 zd1454,lr50 給我的感覺是比較柔和的。(不過仔細看好像沒有對到焦,果然很不專業...)

PB161593
zd1454, focus on the books right side, f3.5, 1/4
PB161596
lr50, focus on the books right side, f3.5, 1/4



底下這兩張的焦點是在最後面的海報,由於是全程手動對焦的關係,zd1454 的對焦環蠻鬆散的,手感是不能拿來比較的,因為那不是這次比較的重點,重點是我明明記得我有對到那張海報......。嚴格講起來,zd1454 是一支相當好的鏡頭,從畫面中的水壺水杯的位置看起來,有 O 家一貫的乾淨表現,水壺下方的暗部解像力也表現得很出色,個人感覺比較起來還是差別在於層次的多寡。

PB161594
focus on the farthest poster, f3.5, 1/4
PB161599
focus on the farthest poster, f3.5, 1/4



鏡片材料、群組本身的設計方式,以及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應是每支鏡頭最大的不同,甚至嚴格來說應該搭配本家的機身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前言就有提過,這個測試沒有所謂好壞勝負,如何運用不同的鏡頭來拍攝相對應的主題,表現它的優點特色才是重點。



People in Srada

這八張圖均未壓縮,可點進去原圖看更多的細節。

測試環境:Strada 二樓 非吸煙區。
E-1 機身設定:
M mode, ISO 400, NR yes, raw+jpg yes, LCD bright -7, WB customize, SATURATION CS3, CONTRAST +1, SHARPNESS +4, Metering Spot, COLOR SPACE sRGB, PIXEL COUNT SHQ 1/2.7, lens MF.





11/16 碎碎念


|
a boy

這禮拜天要來去參加元佑 ESYSTEM 攝影研討會

其實目的是可以免費幫相機健檢,不去白不去。我的 E-1 觀景窗在買來之後不久就跑進一兩顆小灰塵,同事就笑我說:那你那台不是防塵防水嗎?怎麼還會進灰塵?問得我一下子我也答不上來。不過後來上網看了一下,O 家的使用者普遍沒有 CCD 入塵的困擾,不過觀景窗入塵的也是有的,E-SYSTEM 所謂的防塵應該不是說整台都不可能跑進灰塵,而是說不會有影響功能的入塵,後來是拍之後也證實那樣的入塵只會影響心情,不會影像成像。



a girl

另外也想去見識其他的攝影同好,說不定還可以跟一些前輩們交換學習一下經驗,那就是莫大的收穫了,不然老是靠爬文摸索,進步的速度跟幅度都有限,可以聽君一息話,當可勝爬十日文啊!之前除了參加過一次 LEICA 的產品發表會之外,好像是兩三年前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沒再參加過類似的場合,印象中好像都是阿伯去參加,希望不會跟電視演的一樣,都是宅男才好。



models wear underwear

這一兩天想要來試試看 Leica 50mm 跟 ZD 14-54mm 的 50mm 端之間的成像比較,因為沒真的仔細去研究過其間的差別,裝 Leica 鏡來拍也只是圖個虛榮感而已,那就真的對不起自己跟一堆人的期待了。之前也沒認真做過這一類的測試,弄起來還真有點手忙腳亂,昨天搞了一兩個小時,結果發現是用 A mode 在比較,結果完全是無法參考的,還搞得眼睛很酸(K3, I am coming!),今天再重新來過吧!







20061111 三戰五指寮


|
美麗的林道

三戰五指寮,總算是獨力完役了!

上坡第一次來的時候,傻傻的看著紅瓦厝的高度表,心想不過就是騎車而已嘛,想都沒想過有坡跟沒坡竟是相差這麼多,緩坡跟陡坡竟是又差這麼多,傻傻的跟的大伙慢慢牽車,到了海拔高度破千之後,雙腳大小腿都不斷的抽筋,親身感受到身體的適應力、肌肉的耐力、體力不足,落荒而逃的只想保住小命,在這之後,心裡對於五指寮這顆山頭只剩下恐懼,面對更高的山的那一頭完全沒有產生探索的欲望。

第二次來的時候就胸有成竹一點,畢竟也是有反省過,加上通勤的練習,雙腳的肌力都有所提升,所以一開始就趕著跟著領先集團一直上一直上不斷的上,可怎麼也沒意會過來能量是會在完騎之前耗盡,不斷的往上撐,直到最後的幾個吐血髮之字連續上坡就爆掉了,雙腳的大小腿又再度抽筋,加上夏季的梅雨,高山上的溫度無法以清涼來形容,跟第一次冬天來比較,冰冷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無力上馬的情形之下,咬牙硬是牽著上去(比起幾位女羊我真是遜色很多很多),到最後幾乎只是靠著意志力在撐著,精神跟體力幾乎都已不再是自己的,我一直以惡靈古堡當中的行屍走肉來形容當時的自己,回想起來還真是再貼切不過!

美麗的林道回到這第三戰,原本一直再猶豫要不要參加,因為不太願意再去面對前兩次都遇上的那種頻死的經歷,一直到前一天晚上,神明有託夢告訴我一定要去......哦!不是,是自己覺得應該要再去一次,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就是直覺對於該征服的路線沒有征服,不太符合山羊的形象(真是變態的想法,哈)!對於上坡沒有太多想征服的欲望(其實是能力有待加強),對於 off-road 林道下坡又不敢亂衝(摔怕了,而且會挨罵),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後來仔細想一想,大概是季節性的哀愁,想去拍拍照吧!

第一次因為速度慢得可以,所以有很多機會可以邊「走」邊拍,第二次是以為自己可以,一直跟著網稱奇的情況之下,沒什麼機會拍太多照,只有在休息時才記得將相機拿出來,其他時候都在鐵馬上頭拼命。(後來也因為下雨就收工了!)這一次去由於心裡面的一個想法就是要拍一些照片,反正最近這一陣子就是對攝影很投入,所以一有機會就會趕快拿起相機拍一拍。

一開始的時候身體狀況還不是很好,感覺上相是沒有熱身開來的樣子,肌肉有點伸展不開,從班芝寮上山到第一個越嶺之間,幾個超陡上坡的洗禮讓我直覺得自己騎不完這趟,因為一開始幾個硬抖坡就讓我頻頻下馬,當時也有一點想保留體力,因為上一次的前車之鑑,體力太早用完是會變成疆屍的!在這之前也是經過幾趟百 K 的行程,也挑戰過武嶺,雖然沒在關門前上去,至少也上到梅峰之後,體能應該有更進步才對。在路上經過幾個熟悉的景點,一下子發現今天怎麼騎那麼快?後來才知道是為了要會師而加緊腳步,但會師這件事早已在知道我們要走這一條經典逆時鐘路線上去的時候,就不敢再想了!因為那地點就是在連續之字硬陡坡之上,而以個人目前的能耐是無法按時到達的。

美麗的林道後來經過工寮處,經過梅園再往上到第一個越嶺處用餐,竟覺得身體沒有不適或無力感,腳也沒有快要抽筋的跡象,還可以很開心的拿出特地準備來要去會師吃好料的碗來喝杯熱咖啡,心想這次應該是可以的。用完餐沒有休息太久隨即下滑到上攻五指寮林道的叉路口,去過武嶺之後,對於連續爬坡已無恐懼,但是較陡的路段還是選擇下馬保留一點體力,因為上次就是敗在這一筆。吃過午餐體力也恢復了一點,加上身體已經熱身開來,面對一連串接踵而來的高緩不一的陡坡,就這樣一腳一腳踩了上去。

越嶺前高點休息一直快到會師地點之前,遇到紅瓦厝的龔隊長一行四人迎面而來,因為在第三次單車免費早餐時有打過照面所以認得龔隊長,但突然有一個人叫了我的名字,抱歉當時沒有回應,不是沒有力氣,而是不認得。一直到上山去時才聽說剛剛下去的四個人當中也有馬克褚兄,我猜叫我的人應該是您吧!沒跟大家打招呼真是抱歉啊!

擦身而過之後不久,便已到達會師地點,也就是準備越嶺前的一塊小空地,身體並不覺得特別累,好像還有力氣可以往上騎,緩緩的一步一步,往上踩了去,直到大家看到我用騎的上來,第二趟也有來的隊友都為我鼓勵,說我出運了,我當然感到十分開心,畢竟這一條路實在又臭又長又高又陡,可以征服它,即便是慢慢的,對我而言也是相當得進步了,正當此時開心的下馬準備與大家臭屁一番,我的雙腳,又抽筋了!

好了,off-road 下坡來了,開始玩吧!


五指寮林道



山羊紀錄相簿
紅瓦厝單車俱樂部Blog
陸客單車隊BLOG






Still modify template of blog


|
rose bud

換版面換到一個瓶頸!

不懂一些 javascript 語法還是很難弄出完全自己想要的樣版,接下來要是您有來逛到這裡發現版面變來變去,那就是我也在線上亂搞,不是您的電腦中毒或怎麼了,雖然有弄了一個測試的 blog 在試一些東西,不過有時後就是會比較衝動的直接來這邊修改。真要這樣亂搞也無可厚非,要記得修改 template 之前先備一份出來,才不會改完有問題不知道怎麼回復,那會很慘哦!



Anthurium

lightbox 跟 Navbar 的部份算是定案了(請看這裡的回應部份),前一版的 lightbox 要在圖片的下方點滑鼠,或是點圖片上的 close 才能將 lightbox 圖片關掉,新的這一版比較接近原作者的設計,除了有影子的效果之外(個人覺得這樣才有所謂「光箱」的感覺),就是在畫面上隨便點一下就能將圖片關閉,這一點對於一個使用者而言是比較友善的,不然看照片還要將整個頁面拉來拉去,實在是很麻煩。

原本隱藏起來的 Navbar 先在也改成 Peek-A-Boo 的方式,中文叫做是「躲貓貓」,講更白話一點就是自動隱藏,跟微軟的工具列一樣的功能,因為在修改的期間會經常需要進入管理畫面,如果不利用 Navbar 的話,就是要在 sidebar 加一個連結連到管理介面,兩者其實都還算 OK,不過個人感覺使用 blogger 本身的 Navbar
來說功能比較完整一點。



rose

昨天有看到一個 Graybox 的玩意兒,想改成 post comment 的彈出視窗,我想應該是可行的,但一直是不出來,或跑到畫面最下方,很討厭,這時候才顯得自己的不足。另外在文章分類與歸檔備查部份,增加了只顯示標題的功能,才不會跑出來一個畫面「落落長」,好像還有一種是可以在這個個畫面做伸展文章的功能,像是這個前面的[+/-],暫時不考慮用了,或是您看了覺得這裡應該有需要的話,再告訴我一聲,加這個應該滿快的。其實我比較想做的是在上端加上 Flickr Badge 來隨機展示黑白照片,那應該會很迷人!不過不太會用就是了!

最後不知為何,作者回應 highlight 的功能失效了,唉!







Hacks of Blogger beta


|
Ha...

整理一下這兩天搬家到 Blogger Beta 的成果。

嚴格來講應該是新 blog 環境設定,因為之前用的沒名鳥站是一個現成的平台,直接貼文章就可以發佈、分類、留言、回應......,這裡當然也行,只不過沒稍微「美化」一下就搬上檯面,即便內容再怎麼精彩大概也不會有人想來第二次!Blogger Beta 推出好像一個月多一點,全球廣大的使用者不斷的發現 bug 並且回應給官方修復更新,因此大部分大一點的 bug,以及多數 blogger user 的需求都能很快被修正,不過感覺上,自己也是眾多白老鼠中的一隻,那也無妨,好玩就好!



worship

關於 blog 本文及回應的部份:
Comment 顯示/收縮
這個部份,作者回應的顏色區別無法生效(應該可以修改,研究研究)

隱藏 navbar
就是最上面那一行,有人會看不順眼,像我就是。藏起來吧!

新增書籤到 HEMiDEMi
增加一個貼紙(按鈕),讓閱讀文章的人可以直接將這篇文章加入HEMiDEMi書籤網站,其他像美味書籤(del.icio.us)當然也可以,網路上相當多,有需要的可以找找。

作者回應顏色區別
無關痛癢的 function,哪一天這裡成了大站,一天幾百的回應應該才感覺得出來差別。

繼續閱讀伸縮版
繼續閱讀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跳頁版,不過個人比較不喜歡頁面跳來跳去,所以找了這個伸縮版來用,可以感受一下有什麼不同。

lightbox 顯示圖片
這個最屌了!尤其是以一個像我這種攝影為主的 blog 來說,很有宣傳作用!



old man

關於邊欄的部份:
最新文章, 最新回應
在邊欄顯示最新文章與回應,這個方法不是用 feed 寫的。

Flickr badge
眾所皆知,不再墜訴。

Gmail 貼紙

訪客相關:
累計人數
很簡單的一個計數器,不過我很喜歡。

世界地圖
可知道連線到你的 blog 的人都是從哪些國家來

各國國旗版
功能同上,開版初期就一起放著,看看哪一個效果好?

留言板
這是 blogger 唯一沒有的東西,我想還是有其必要性,所以也先加一個進來。


其他都是「內建的功能」像是增加連結或是插入 script,全都模組化了,玩玩看,很快就能上手唷!

有問題或建議歡迎留言討論,雖然沒有一樣是原創的,不過互相學習是成長的動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