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美不美的差別


|
逛大街


近日在作京都出遊的功課,因為還不是很懂得怎麼閱讀京都地址的表示方式,所以最常用 google map 確認要去的每一個地點,然後想到這週末要去台中喝喜酒,也用 google map 確了一下要去的幾個地方,由於給 google map 地址,他定位出來的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所以通常都會在前後左右用 google street 確認一下,突然就發現,兩個城市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路邊停放的車輛。台灣美不起來的原因絕對是路上停放的車輛跟機車太多!

車輛太多,且任意停放這種情況,在台灣幾乎到處都有,鄉下就比較少但也是大概都隨意停放,數量不大看起來就沒那麼擁擠跟醜陋。以一個城市來說,京都相對就非常少,即便是比起我們的台南、嘉義之輩,京都的街頭實景幾乎看到的都是行人,或是騎自行車的民眾,機車相當少,有汽車也是在路上走,不是停放在路邊(卸貨、自宅除外),這跟在京都的交通多半都可以利用地鐵跟公車來到達目的地不無關係。

摩托車

躲太陽




也許效率上,自己有車的機動性會比較高,但若懂得規劃時間,清楚的了解這一趟出門的目的跟目標,精簡隨身物品,可以提前搭乘公車或大眾運輸工具抵達目的地,我覺得後者效率不會比較差,至少不需要花精神在路上爭道,還有找停車位,後者的思考效率說不定是更好,還可以體會一個城市的靈魂!

此外看了不下百家的餐廳、咖啡店,有幾十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老店、有現代風格的名店,也有改造老屋、町屋再利用的復古店家。台灣其實模仿的風格幾乎都相當到位了,只是店舖落在台灣的街道上突兀的感覺,跟京都的店舖相對融入整座城市的感覺,還是有很大的落差。

大抵是跟上述的情形脫離不了關係。此外就是人家所謂的設計,除了將巧思實現以外,幾乎都會考糧到當地的風俗民情與消費習慣,我感受到的,首要是保有古老傳統與新意念的傳達,而不一昧的只是考慮潮流跟消費,還有想賺錢,例如四百年歷史的永樂屋一系列的店舖跟手拭、日用品,跟他們的網站,我覺得是很棒的例子。

躲貓貓




一個文化的形成,背後除了需要夠聰明的領導者,也要有夠強的凝聚意識,還需要有夠長的時間,反觀台灣的部份獨立工作者,老是把推向國際掛在嘴邊,不斷地消費老屋,轉玩舊有的傳統,而不是去保護、維護,或是好好的利用、再造。把一間老舊的房舍,像是不經過太多的破壞,改裝成具有現代跟復古融合在一起的店舖,然後在裏面賣手作雜貨像布包、皮製品之類的,賣一些漂亮照片印成的明信片,賣些年輕藝術家的產品,賣咖啡,擺了一堆跟文藝活動有關的文宣,這樣就算在復興文化或是創造文化了嗎?我看見的,只是八寶粥般的大鍋湯而已。

除了羨慕我只有感嘆了。


如有問題請洽.......









[論器材] Leica M 24mm


|

Leica Elmarit-M 24mm f/2.8 ASPH, from tallkev, on Flickr


Leica Elmar-M 24mm f/3.8 ASPH, from scottwallick, on Flickr


Leica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from ioiooi, on Flickr



24mm 是個特別的焦端,在 Leica M 鏡當中,往更廣去有 21mm,往稍窄的視角有 28mm,那 24mm 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存在這些銘鏡當中呢?覺得 28mm 不夠寬、不夠強烈,又感覺 21mm 太廣、略有形變太難操控(事實上 21mm f/2.8 ASPH 形變控制比 24mm f/2.8 ASPH 好,但後者 MTF 分數較高),想在這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嗎?底下我想從 Leica Elmarit-R 24mm f/2.8 談起。

(變焦鏡跟移軸鏡不談)24mm 在 SLR 盛行的年代也算得上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各家在突破技術門檻製造鏡頭之際,竭盡所能將更廣角的鏡頭,得到更好的變形校正、推向更大的光圈、縮短最近的對焦距離...... 等等,除了在自家的鏡片度膜上下功夫,也在鏡頭的結構設計上投入不少心血。族繁不及備載,舊文[論器材] Nikon Nikkor-UD Auto 20mm F3.5 當中略有提及,便是一例。

鏡頭表現在隨著拍攝距離的拉近,收差急遽增加,像場彎曲的影響使邊緣成像嚴重劣化變形,此問題在焦距越短(廣角)、光圈越大的鏡頭越嚴重。尼康歷史上最有份量的光學專家之一協本善司,提出了在近距離對焦狀態下使用特別校正手段的解決想法,這個題目提出之後一直延宕了 7 年,才終於由協本的學生清水義之在 Nikkor-N auto 24mm F2.8(1967)上實現,也就是「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


在標準鏡以降,廣角鏡的發展,當時幾乎成了各家宣示本身所擁有技術水平的指標,Leica 本身在 SLR 的研究發展程度並不高,所以當時(1970’s)與日本大廠之一的 Minolta 合作,生產出 Elmarit-R 24mm f/2.8 這顆鏡頭。

作為一支大廣角鏡頭,在光圈全開下依然能夠保持非常高的銳利度,是非常難得的。而這支鏡頭被認為是 Minolta 設計生產的,銳利度最高的鏡頭之一,甚至達到了微距鏡頭的銳利度。而且,因為設計上的合理,鏡頭保證了極輕微的邊角失光。也正是因為這支鏡頭的出色表現,Leica 採用天星鏡頭的設計方案製造了自己的 Elmarit-R 24mm 鏡頭。
4: 廣角,超廣角: 17mm, 21mm, 24mm, 28mm, 35mm

R 24/2.8 沒用過,但聽說是不錯的。萊卡因為不願花大價錢開發單反相機跟鏡頭所以選擇跟美能達合作(美能達在 SLR 上有豐富的經驗),早期的 Leica R3 幾乎就是美能達 XE-7,R4 是美能達 XD-11,裡面的很多重要零件是美能達製作的。至於很多鏡頭更是完全由美能達設計製作,只是到德國後要通過萊卡質檢。這裡面包括 16/2.8 魚眼,24/2.8 超廣,35-70/3.5,75-200/4.5,80-200/4.5,70-210/4 等變焦鏡,加上 500mm 反射鏡。所以血統論者會覺得24/2.8 不是純血統的萊卡。在我看來就覺得買 R 24/2.8 不如美能達 24/2.8 划算,因為要多花一倍甚至更多的錢買萊卡牌子。也有人認為萊卡質檢保證了質量,等於是一批美能達 24/2.8 中跳出最好的那些,多花錢是劃的來的。但有點相同的是大家都認為 R 24/2.8 的表現完全對得起萊卡牌子。
Leica 24mm Elmarit-R 得多少錢買啊?










剛好自己第一台 Leica 就是 R3 + Elmarit-R 24mm f/2.8,當時自己並不是很能掌握這一類的廣角鏡頭,但是很喜歡這樣帶點誇張又不會很超過的透視感,有點超現實,卻又很貼近的感覺。比起 28mm 稍廣的視角,構圖上可以在稍遠一兩步的距離作做 snap,不會有 21mm 那種太過空曠,或收進來過多畫面而顯得複雜的感覺。要說他血統不純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吧,即便年代久遠,拍出來的照片至少是讓人很歡喜的,即便現在回過頭來看,不論變形控制或色彩表現,都不曾懷疑他是一支不折不扣的 Leica 鏡頭。

再回來說 Leica Elmarit-M 24mm f/2.8 ASPH,在 1996 年重新設計製造出來的這顆新的 M-mount 24mm 鏡頭,不論在各方面來說都是上乘之作,為 Leica M 的鏡頭群當中缺陣許久的空位補上一名強將。但對 Leica M 來說 24mm 跟 21mm 恐怕一樣的不方便的,這兩顆會一起出現討論是因為 Leica M 機身的框線都不到 24mm,都需要外接 finder,這已經不是單單考慮貴不貴的問題,而是跟操作的便利性有關係了。但通常出現選 21mm or 24mm 這樣的疑慮的新朋友一發問,都會被越廣越好的盲點推向 21mm 去,因此 24mm 就變得異常的冷門。在 M8 出現之後, 24mm 的位置感覺可以被合理化來作為底片時代的 35mm 代替品之一(x1.3 之後的焦段),因為他的整體表現比 28mm 來得好,不過 M9 隨即問世,24mm 的角色仍是回到比較尷尬的。

24mm 搭配 M8 時,不必使用外接觀景器,最大線框即是 24mm,而實際焦長換算約為 32mm;搭配 M9 數位或 M7/MP 底片相機時,焦長回到 24mm,需外接觀景器,以取得實際線框。
超廣角M型鏡頭研究──24mm


在 Leica M 這種必須外接 finder 的使用條件之下,單純的以視角來分析,個人以為比較有機會使用 24mm 最大的機會就是拍攝習慣了。但是能真正體會到這一種層面的人跟機會,恐怕不多,即便是長期操作 SLR 的使用者,轉換到 RF 系統也需要重新適應。來者往往只能隨著前者留下來的訊息,緩慢的前進,難有可以發展出自己風格的想法跟行為,即便有決心發展跟嘗試 24mm,強大的孤獨感恐怕會是壓倒大象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用 21 的頭覺得必須站的離景物較近,用 35 的頭又必須站的較遠,而用 24 的頭可站的不遠不近,正好。
關於M系列廣角頭的使用體會,請教冬熊及各位DX



Leica 24mm f/2.8 Elmarit-M ASPH, from DoveVadar, on Flickr


Leica Elmar-M 24mm f/3.8 ASPH, from Guido Steenkamp, on Flickr


Leica Elmar-M 24mm f/3.8 ASPH, from tskare, on Flickr


Leica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from dundol_nguyen, on Flickr




在這個鏡頭視角模擬的網頁裡可以感受一下(記得選 FX),21/24/28 這幾個不同的視角的照片差別在哪?拜託不要覺得什麼前進後退可以改變視角,28mm 退五步可以當 21mm 用這樣,透視比例就完全不同了怎麼會有可取代性?自己騙自己罷了。(可參考拙作[論攝影] 攝影的透視(兼談消失點)

Leica M 現有的三顆 24mm,除了生產年代有所區別以及價錢不說,重量體積大概是最大的考量因素,再來則是最大光圈的需求,大部分這種超廣角都用不太到很大的光圈。但是隨著數位化之後,高可用 iso 的感光元件,讓夜間和微光拍攝的機會也大幅提昇;數位機身快門速度的提高,也大光圈的應用也慢慢有機會嶄露頭角,如果硬要從照片上來說點差異,大至上是 24/2.8 感覺來得厚實一點,24/1.4 除了大光圈的淺景深比較特別,整體的感覺跟 24/3.8 相去不遠,整體畫面的立體感跟層次感似乎稍微平了點。可能跟前者多半是使用底片拍照的印象有關。

看了很多照片之後,這三顆鏡頭給我的觀感是,可以想像成早期技術沒那麼先進,精密的零組件都需要仰賴手工打磨,組裝完成之後,把玩的過程會覺得這東西好像有那麼點生命;後來技術提昇,精密的零件可以用精密的儀器,精準的製造到位,甚至還用上新的材料(通常指價格較低的替代性材料),組裝起來就覺得這東西非常精緻,就是個漂亮的工藝品這樣。

沒有優劣,各取所需。


序號在這裡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 24mm 系列裡每種最大光圈都只有一顆(一個型號),詳細內容請看底下連結:

1. 24mm f/2.8 ASPH Elmarit-M,3737201 - 4036206 (unknown),1997-2005,約 7,501

2. 24mm f/1.4 ASPH Summilux-M,-4079819-,2008-2010,生產中

3. 24mm f/3.8 ASPH Elmar-M,-4081256-4081419-,2008-Current,生產中











延伸閱讀:
LEICA ELMARIT-M 24mm f/2.8 ASPH 測試報告
寬廣的大眼睛:Leica M21、M24/1.4ASPH 討論貼圖區
David English: The Versatile 24 Lux(24/1.4)
Shooting the new Leica 24mm f/1.4 Summilux-M ASPH
Full-size sample photos from Leica 24mm F/2.8
Flickr Leica 24mm Elmarit-M Group
M的廣角鏡買哪一個好
Wide angle lens: 24mm vs. 28mm - will I notice the difference?!(不錯的一篇討論)
鏡頭閒聊:Elmarit-R 24mm f/2.8


日文:
R A N G E F I N D E R | LEICA SUMMILUX-M f1.4/24mm ASPH
R A N G E F I N D E R | LEICA ELMAR-M f3.8/24mm ASPH
R A N G E F I N D E R | LEICA ELMARIT-M f2.8/24mm ASPH
BE Leitz ,BE Zeiss





Leica 24mm f/2.8 Elmarit-M ASPH, from DoveVadar, on Flickr


Leica Elmar-M 24mm f/3.8 ASPH, from scottwallick, on Flickr


Leica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from riricoco, on Flickr


Leica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from Mohamed Haykal, on Flickr











[論器材] Leica M 28mm


|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 from *and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 from *and



在玩轉 Leica M 的經驗當中,50mm 以下的定焦鏡,21、35、50 都有玩過,還剩 28mm 沒玩過(這裡指 Leica 鏡,不包括所有 M mount),之前有用過 Minolta M-Rokkor 28mm f/2.8,手上那顆有黏膠白化的通病,拍起來不甚銳利,反差跟細節也都略為不足,沒有多久就轉手出讓了。現在既然有想玩 Leica 28mm 的念頭,總得先來做點功課吧!從弄清楚發行過的版本之外,還需要清楚各版本的鏡頭特色,這是搞懂 Leica M 鏡的基本功課。

最初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就是先上 Flickr.com,依照已經知道的的關鍵字如「Leica 28mm」先大概的看一些照片,初步的感想是,Voigtlander Ultron 28mm f/1.9 的照片看起來感覺還是硬了點,這也是 Voigtlander 一貫的特色,銳利、冷調、層次感不錯但不夠豐富。然後在弄清楚版本的過程發現 Leica 28mm f/2.8 ASPH 反差竟然比 Summicron 28mm f/2 ASPH 稍大些。稍後會說明 Leica 28mm 發行過哪些版本和一些重點摘要。



Voigtlander Ultron 28mm f/1.9, from TommyOshima


Voigtlander Ultron 28mm f/1.9, from M31.




除了看照片分析跟判斷以外,接下來就是爬文看前人的評價,但是要小心陷入勸敗的坑跟發文者個人喜好的盲點之中,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所以才需要先看照片來鎖定自己想要的目標。當然囉,目標也是隨著做功課的過程隨時會有變化的,這很正常,不需要對自己懷疑或是對品牌有什麼堅持,如果可以的話。

此外,因為目前 M 機數位化比例漸漸的提高,所以很多照片是來自於數位 M 機,數位照片的差別是,你可能不能一下就判斷出來照片的發色是否忠於鏡頭及底片特性,及有可能是來自於拍攝者的後製喜好,或者是感光元件本身的發色特性所至。並且在「立體感」(抱歉想不到什麼更好的形容)的部份,底片照會比數位照來得好很多,即便是在螢幕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你因為誤判而喜歡上 M9 所拍攝的照片,那後果可不刊設想。(笑)

在搜尋資料的過程,比較關鍵的點就是在關鍵字的使用,有的文章或討論區習慣寫 Type IV 或 4th 來表示第四版,有的會寫成 ver. 4 或 version IV 之類的(所幸這樣的縮寫 google search 會自動校正關鍵字),或者寫成 pre-A、pre-ASPH,因為名稱並不統一,所以要從無到有的過程式比較艱辛的,中文、英文甚至是日文都要找來看,沒有捷徑,就是多看。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I, from keithbgoldstein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I, from Vincent Anton




一系列 28mm 除了最大光圈可以判斷是不同的鏡頭之外,另外就是 ASPH(非球面鏡)的名稱,沒有特別提的話,文內會用 I、II、III、IV 來表示 Elmarit-M 28mm f/2.8 發行的前四個版本,同時為方便比較和說明,IV 同時也會用 pre-ASPH 來表示,第五版為 ASPH 版。Summicron 表示最大光圈為 F2 的鏡頭,故此文中則用來表示 Summicron-M 28mm f/2 ASPH,或直接以 28/2 來表示。

其中大約看到的是說 28mm f/2.8 III 超值,但是更推薦 28mm f/2.8 pre-asph 這樣。28mm f/2.8 ASPH 跟 28/2 特色也差蠻多的,28/2 全開焦點外下降得有點快,2.8 以後兩支就差不多,但發色仍有明顯差異,28mm f/2.8 ASPH 感覺反差稍大一點。底下把所看到的資訊和連結移轉過來(部份港式、大陸中文有修改成較好閱讀的文意,原文可參考連結):

在第一代後期,就同時出第二代。我就試過 eBay 投到一支第一代編號,但後組鏡片無突出的(可測光),但筒狀變形 barrel 就像跟第一代一樣的第二代 28mm Elmarit。第一代價格是最貴,但是質素是最差。Leica 28mm Elmarit 到第三代才算過關。第四代十分好,但己無 Leica 味。 最新的 28mm Summicron ASPH 更加 sharp,但可能跟日本鏡差不多感覺。
28mm version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II, from 3 stitches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II, from Qoobaby




個人認為 28mm f/5.6 明顯地較好,跟 28mm f/6.3 一樣短小精幹,不過就貴一點。而個人至愛是 M 28mm f/2.8 第一代,日本人愛稱「九枚玉」,無論相片質素、用料、外型都是上乘之作;不過很多人嫌棄不能測光所帶來的不便!

ELMARIT 28mm f/2.8 ( ver.4 ) 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一點值得一提,一些喜愛的人會覺這支鏡批暖調,顏色討好;另外一些人會覺得有偏色的問題 (偏黃)。所以很多時一些鏡頭的特性好與壞,見仁見智。
想問這支 Leitz Hektor 28mm f6.3

所以我最選擇 28mm Elmarit-M Version 3.... 感覺有較爲平衡的反差、色彩、解像度的一支。但體積就是 M 28mm/2.8 裏面最大的
Leica m 鏡一問

第二代全為加拿大製,.第一代最貴,而第三代最長壽也最常看見,相對而言也便宜許多
LEICA M28/2.8 廣州記 (第三代應該也全是加拿大製造)

E46 版 28/2.8 色濃,綫條扎實,像差極少,價錢便宜... 反而 28/2 Summicron 較爲日係鏡頭的色調,Leica 28mm/2.8 Elmarit-M 每一代都有知音人,日本就為 9 片 E48 第一代瘋癲... 第三代 E49 就便宜,暖色調 + 發色優良。同第四代比,只需要收多一級光圈,就有一樣的sharpness。第四代就暖色調 + 色濃 + 高解像。1 - 4 代鏡片口徑大,暗角並不明顯。

第五代 E39 我都試用過,雖然係接近“零”失真,但因組裝品質 + 冷色調 + 四角失光明顯... 總覺得外強中乾不像前幾代,鏡筒是整個用銅合金“車”出來的,不過就真的很小支就是了
第一支28 m鏡應該搵邊支好?



Leica Summaron 28mm f/5.6, from Change of Focus


Leica Summaron 28mm f/5.6, from Kah-nihn




徠卡28/2.8的五個版本在色彩表現上的差異較明顯:一版靚麗;二版的濃郁;三版(淡)清雅;四版相較均衡;asph 版同樣很均衡。而且膠片上,Asph 版不僅層次過渡同樣優秀,在逆光下的表現更勝一籌。變形控制方面,從第三版起就難看出差別來。另外,第一版也有加產,而且在 M9 上可以自動測光,但是需要補償曝光。

如果手頭預算不足,買個成色一般的三代性價比最高,加產但味道十分濃厚,黑白灰階豐富,色彩不浮誇。

pre-asph 和 asph 色彩都輕佻了點,有點小日本的粉嫩感,這些感覺是三代以前的頭上沒有的。不過三代以前的 28 都大了點。pre-asph 抗耀光能力比三代提高明顯,銳度和對比度比三代高,色彩比三代鮮豔,周邊分辨率比三代高很多,變形比三代強很多,與 asph 相比幾乎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出圖風格十分相近。但遺憾的是個人人認為少了三代以前鏡頭的厚重感,當然是相對的。
大家來討論一下Leica M Elmarit 28mm

冷調是 28/2 ASPH,暖調是 28/2.8 ASPH
原文照片on Flickrleica elmarit 28mm f2.8



Leica Hektor 28mm f/6.3, from diong


Leica Hektor 28mm f/6.3, from diong


Leica Hektor 28mm f/6.3, from bergheil




底下是 Leica 28mm 發行過的版本跟一些統計數據,皆有附上資料來源連結:

1. Leica Hektor 28mm f/6.3 LTM,序號 250001 - 792000,1935-1955,11,255顆。
2. Leica Summaron 28mm f/5.6 LTM,序號 1231001 - 2499150,1954-1971,9,169 顆。
3. 28mm f/2.8 Elmarit-M I,序號 2061501 - 2198100,1964-1966,3,200 顆。用來取代前一代 Summaron 28mm f/5.6,採對稱式雙高斯設計,後鏡組過於突出導致 M5 及 CL 無法測光,在當時這鏡頭的光學設計是相當複雜到難以實現的設計,因此要價十分昂貴,在目前也是罕見的珍貴的收藏品。一代生產末期已有後鏡組較短的結構,但仍沿用一代的鏡筒,生產數量不明。

Version One: The original 28mm f/2.8 Elmarit (9/6) was introduced in 1965 (circa 1965-72 serial numbers 2,060,000 to 2,31X,XXX) to replace the aging 28mm f5.6 Summaron which was a fine and sharp symmetrical double Gaussian derivative but of too limited aperture to be competitive for its time. Version One is an optically highly complex intricate difficult to execute design; and hence was very expensive. It is prized by collectors for rarity but is relatively undistinguished optically when compared to later offerings. Filter: Series VII early, E48 later.

4. 28mm f/2.8 Elmarit-M II,序號 2314801 - 2886400,1969-1978,7,050 顆。加拿大的 Midland 廠重新設計,改採逆焦式鏡組設計,所短後鏡距讓所有 M 機都可測光,但光學品質並沒有超越上一代太多,對比較低,邊緣利度要縮光圈到 f8 以後才略有改善。

Version Two: Introduced in 1972 (circa 1972-79 serial numbers 2,314,801 - 2,978,550) the design of this (8/6) lens is an example of how a less than inspired mechanical camera construction can have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fundamental lens design parameters. The lens is a retrofocus design to accommodate the physical design of the M5...not LEICA's very best thinking historically ! Leitz/Leica, ignoring an opportunity to advance wide angle optical technology and its reputation succumbed to the artificial design constraints inherent in a faultily conceived M5 and quoting Erwin Puts: "...The Midland design equals but does not surpass the previous symmetrical design...The M-28 (II) is of lower contrast in the outer zones and even stopped down to 1:8 renders fine detail with fuzzy edges..." Filter: Series VII early, E48 later.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V, from Snap Shooter jp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IV, from Leslie FFF




5. 28mm f/2.8 Elmarit-M III,序號 2977551 - 3576533,1979-1991,17,115 顆。也是在加拿大的 Midland 廠設計製造,但已大大的改善了上一代的缺點,當時 Erwin Puts 對此有不錯的評價。在 Leica 28/2.8 中最長壽也最常見,因為量產多所以二手價相對便宜,

Version Three: This second Midland Canada design (8/6) is much improved over the similar 1972 version and according to Erwin Puts "...set the standard for the 28mm focal length for years to come...." Filter E49.

6. 28mm f/2.8 Elmarit-M IV,(Pre-ASPH,E46),序號 3585865 - 3979588,1992-2006,10,130 顆。重新將產現移回德國 Solms 廠,將鏡頭設計得更輕巧,同時光學品質也大為提高,為現今較受推崇的評價 28mm 版本之一。

Version Four (final version not employing aspherical surfaces): Introduced in 1992 (circa 1992- Serial number range 2,977,551- ) and designed (8/7) in Solms Germany after the move from Leitz Wetzlar. This design achieved the combined objectives of being smaller, lighter and the sharpest formulation 28mm to date. Filter E46.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ASPH, from rebelfocus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ASPH, from mfogiel




7. 28mm f/2.8 ASPH Elmarit-M,2006-Current,unknown 顆
8. 28mm f/2 ASPH Summicron-M,2000-Current,5,777+ 顆





延伸閱讀:
Leica Wiki 年份、序號、產量出處
28MM f/2.8 ELMARIT 各段英文出處
徠卡光學設計的三代菁英 Three Generations of LEICA Lens Design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0 ASPH 測試報告
Leica Summicron-M 28/2 ASPH交流區
28mm終極PK(說實在參考價值不太高)
Leica徠卡M口鏡頭詳談


樣片欣賞:
Full-size sample photos from Leica 28mm F/2.8
Full-size sample photos from Leica 28mm F/2
Flickr Leica 28mm ASPH f/2 Summicron Group
Flickr Leica Elmarit-M 28mm Group
Leica Elmarit-M 28mm 1:2.8(拍得不錯但不清楚那一版)
老機 leica 28 貼圖區
elmarit-M 28/f/2.8 III & summicron 50/f2.0 IV
Leica Elmarit 28mm/f/2.8 ASPH


日文:
Leica 28mm 各代版本圖文並茂版
M mount 廣角測試
看了這裡面的三張照片,總算了解了一點所謂「老鏡的厚重感」
Elmarit 28mm f/2.8 (1st)
28mm f/2.8 ASPH 樣張
ELMARIT-M 28mm F/2.8 樣張
Leica M9 試し撮り(1938年製 HEKTOR 1:6.3 28mm)
ULTRON 28mm F1.9 ASPH、M-HEXANON 28mm f/2.8、ELMARIT-M 28mm f/2.8 4th 比較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dedrot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travelight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oct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ezwal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quixotic54


Leica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from quixotic54




2011/10/16 補充:

朋友問到文中我對 Voigtlander Ultron 28mm f/1.9 所形容的「銳利、冷調、層次感不錯但不夠豐富」有沒有比較圖可以了解一下? 我的答覆如下,也放上來讓大家參考。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http://www.flickr.com/photos/gorbochev/5825237150/ 以這張為例,散景下降(模糊)的程度沒有因為從近到遠而有明顯變化,幾乎是相同程度的,這是我說得「層次感不夠豐富」,反差的部份雖大,但我認為這可以透過沖放過程改善。但基本上比起 leica 相同時期的鏡頭來說,反差是較大的,也就是說暗部細節容易被黑的部份吃掉。

http://www.flickr.com/photos/devtank/267487541/ 這一張層次感稍微明顯一點,因為背景相對緊湊,焦內的部份也有點像刀子切過的痕跡,細看跟整張照片有點可以分成兩個部份的感覺。

http://www.flickr.com/photos/msokal/5300640592/ 從這一張看起來,教堂本身的裝飾,透過自然光線理應呈現稍暖(略帶鵝黃)的白色調,但是這一張拍起來就有點藍色跟綠色的成份在裡頭。Fujicolor 100 的特性大概也看了一下,是相當普通的底片,不太有什麼色偏(底片大帝國(六):135 / FUJICOLOR 100),所以推測 VC 28/1.9 是帶點生硬的冷色調的發色特質。

http://www.flickr.com/photos/francescolepri/1981800697/ 看起來人有點像是在佈景前面拍照的感覺,我稱此為太過銳利的結果,左邊的相機跟右邊那女的,散景從距離上分別出前後,但是顯得有些不連貫,這也是判斷鏡頭特性的方式之一,像這種我就不愛。以上是我個人看法,不代表全部的使用者拍起來都會是有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