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作業流程


|
酒精燈較無法控制火侯



為了長久的將來打算,近日多在思考自己開咖啡店謀生的大小事,所以看了許多前人的心得跟甘苦談。在一家店裡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給予客戶最好的服務,所以除了本身的專業必須到位,產品必須夠水準,最容易被忽視的大概就是一投入之後當局者迷的作業流程了。自己目前的身份是個上班族,每日在外午食,上班族對於相同的東西吃多了總會膩,於是最好在上班的地點就有幾個還不錯吃得點可以輪流,這樣每天除了期待下班以外,至少不太需要再操煩中午要吃什麼而傷腦筋。

自己經常去吃的,其中有一攤是在傳統市場裡賣麵線羹、米糕、炒麵、炒米粉、大腸豬血湯.... 等等的小吃,今天要談得題目是改善作業流程,用於小吃攤聽起來好像有點太過嚴肅?且聽過底下幾宗案例再來評斷。攤販上頭扛棒將所有販售的品名跟價格都標示得一清二楚,米糕分大小碗價格,炒麵炒米粉也是分大小碗價格,豬血湯單獨標示,大腸豬血湯另外獨立一個品名。

熟客來了就會直接點餐,用跟老闆培養出來的默契,快速的將自己的需求說明,老闆也能快速的將餐點送上。但不會每個來的客人都是熟客,不論是什麼單位都會遇上這樣的情境。

某甲看了一下扛棒「老闆我要一碗麵線羹不要香菜,外帶」
老闆「要大碗還是小碗?」
甲「小碗的就好」
老闆「要衛生碗筷子嗎?」
甲想了一下「好」

某乙點餐「一碗米粉跟一碗豬血湯這邊吃」
老闆「米粉要大碗還是小碗?」
乙「要大碗的」
老闆「豬血湯要加大腸嗎?」
乙想了一下「好」



水滾了



到目前為止看官們也許還沒感受到什麼問題,在於傳統市場,老闆叫賣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誘導」方式,目的無非是多賺一點錢,所以會有「要大碗還是小碗?」、「豬血湯要加大腸嗎?」這類的提問,如果客人只有點乾料沒有叫湯,比較高明的老闆還會問你「要什麼湯?」而不是「要不要湯」來誘導客人加點。另外因應客戶不斷的提出建議,也在外帶方面提供「衛生碗、免洗筷、湯匙」等的加值服務,這些都還算合理範圍。於是為了這樣的加值服務,原本的作業流程就開始出現盲點了。

某丙「老闆包一碗乾麵」
老闆「只有炒麵沒有乾麵哦」

丁「包五十塊麵線羹」
老闆「只有三十五跟五十五的,沒有五十的哦」

某 A「老闆我要一碗麵加米粉,大碗的」
............

問題慢慢出現了,總是會有客戶不按牌理出牌,明明菜單跟價格都寫得那麼清楚,產品也這麼單純,為什麼還是會有客戶把品名跟單價弄錯呢?原因就出在於,客戶在到攤位上消費之前,往往有機會先以自己的消費經驗作基礎,來誤以為「這裡應該也有」的情境,這些情境其實並不複雜,也不是無法達成,只是產生這些情境的時候,會降低店家出菜跟服務的效率,因為時間多消耗在對客人說明上了。同時也會增加犯錯的機會,例如個人之前遇到的案例,我點「大碗炒米粉跟豬血湯」,結果送來「小碗炒米粉跟大腸豬血湯」,以偶爾去吃的瓶頻率來說,還能遇上這樣的情況來判斷,店家應該是經常出現此類的問題。

這一個案例是相當不錯「錯誤案例」,在整個點餐、作餐、送餐的流程當中,該怎麼樣去設計菜單讓客人易懂,更清楚的對服務人員點餐,更簡潔的接收到客人所需的餐點,更正確的提供服務......等等,都是非常重要得環節,只要前端把關做得好,作餐的人員就能更專心的把餐點做好,甚至還能有機會改善餐點的作業過程,或是開發出新的菜色,這對於一家店是否能更順利的持續經營,絕對是相當重要的。關於咖啡店的案例,也可以參考 Scott 所寫的「一家店的產能和流程設計」跟「又快又好」,都非常值得參考。



煮完了



好啦,其實要解決這攤的問題也不是那麼困難,個人覺得只要老闆見到客人來的時候,除了問說要吃什麼以外,再多加一句話跟一個手勢應該就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了,就是小臂向上五指併攏指著菜單,然後「要吃什麼?看一下。」這樣絕大部分的客人就不會只盯著攤子上的食物亂點餐了。







2 回應:

Nai 提到...

帽老闆好~ 有比較低咖啡因的咖啡嗎

小帽 提到...

小乃好,有哦~ 坐窗戶旁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