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RFAN 上面的一篇發文,引起熱烈迴響(不是戰文),自己也跟推了一下小小的心得,回應如下:
並不是想發表幾代 GRD 之間的差異所帶給我的想法跟感受,而是想表達在於新一代的器材與本身上一代的器材之間,因應技術演進與市場需求所發展出來的趨勢。撇開代理商不談,相機大廠通常在做好一部機器的時候(未完成前也會有所謂的工程測試版),會先請一些簽約攝影師進行測試,這些攝影師一定是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名氣,一方面可以藉此達到廣告宣傳效果,另一方面也是針對一個全新產品的檢驗,從真正的專業人士得到回饋,作為下一代機器的參考,這些進行單純技術面與功能面的測試,與今日充斥的「測試文」大異其趣。
數位時代亦是如此,只是通常這些名家多半都已變成代言人的角色,實際上回到原廠去作修正的意見,個人認為有限,但不能說完全沒有。這當中也會有一些較主觀的情形,即是,代言人本身名氣高過於攝影技術,如此所提供的意見恐怕參考價值就有限。當然,相機廠也不是凱子,不會拿開發一台新款相機的成本來開玩笑,所以在幾個測試版本之後,最後上市的正式版本,是必經過相當的調整與討論,絕對不會是簡單一個使用者(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所認為的結論那樣簡單,因為你並沒有參與該相機的開發過程,便不能算真正了解所有新設計的意涵。
自己在選擇 GRD 之前,除了比較過一些類似條件相機的規格,最後選定目標是 GRD,然後因為官方的照片一定有美化過,大師的測試照也是,所以開始找素人拍的照片來參考,看過的照片絕對超過上千張。要買的當時 GRD 是超級小眾,台灣用家非常少,但是好在網路無遠弗屆,到日本找就會有一大堆 GRD 的用家,日文看不懂沒關係,好的、不好的照片就一直看一直看,直到累了,心裡卻還沒有出現「厭煩了」的聲音,我就會覺得這是我想要的!
一直到今天,GRD 的功能、性能、硬體、規格都早已經被遠遠的拋在後頭,不過每次一拿起來要拍照時,食指放在快門上,大拇指從背面輕輕按住機身,中指和無名指輕刁住蒙皮,握在手心的那種踏實感還是跟當初一樣,我覺得那就值得了。這一種感覺跟使用 Leica M6 一樣,M6 全身上下唯一「電子性能」就是測光,而且還只有一種中央重點測光,沒有 AE-Lock、沒有 AF、沒有自拍器、沒有雙轉盤、做什麼都要手動...... 甚至連開關都沒有,好笑吧!不過當你用過之後,每次再用它拍照的時候,你就會對他產生一種信賴感,那種信賴感可以讓你的情緒很微妙的集中在「拍照」這件事情上面,我想這是用錢很難買到的吧!
然而自己卻也不是喜不喜歡 GRD3,沒有特別的想法的原因是,手上 GRD 並沒有給我不信任感,也還沒完全崩壞,如此而已。除了規格上的進步,GRD3 所帶來功能上的精進,可以提供給攝影師更方便的操作方式,對自己而言,覺得那跟自己拍照的方式並沒有太多的關聯,GRD 之於我的功能就是拍照,照片素質上過得去,功能上都還夠用,創作力也很強,ADJ 有時後會導致當機也還好,重開就好了,翹起來的蒙皮也沒有很影響手感,除了這些以外,我並沒有想要拿 GRD 作拍照以外其他的事,所以一代就夠了。
回到第一段,關於 GRD3 個人沒有討厭的原因是,要從考慮再買進 DSLR 開始說起。因為有好一陣子都是以底片作為拍照主力,數位就是 GRD(這裡沒有想表達 GRD 跟底片感接近意思,請別誤解),所以眼光已經習慣銀鹽所帶來的那種真實感(所謂的感覺是很主觀的,就算形容得再恰當都還是會有人不明白,所以就簡單帶過),當時重新再看數位照片真的超級不習慣,要把眼光從看慣底片照的狀態,拉到重新適應數位感的作品,所需要作的努力會比 survery 一台相機還要艱辛許多,累積看過的照片也許上萬,每天用不同的關鍵字搜尋七、八十頁的 flickr,花得時間是好幾倍於找一台同類型新相機的長度,更別提一開始是對該項產品是完全不熟悉到有點了解的過程了。
那時一開始眼光就先被 Canon 的紅潤吸引,藉由幫忙友人尋找 5D 的過程也稍微嘗試了 Canon 全片幅的效果,5D 以結果來說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機身性能一如 GRD 之於我一般,完全夠用,而且照片還相當漂亮!但無法接受一個很大的點就是機身品質,手感欠佳、穩定性欠佳、操控性欠佳......,所以完成友人交付的任務之後,也放棄了當時想要購入 5D2 的想法。然後..... 所以買了 Nikon D3s!(這樣會跳過太多嗎?)
買了 D3s 初期還是蠻不習慣拍出來的成果,自己並不認為大光圈拍出來的照片就等於立體感,可悲的是國內竟多半是以這樣的觀念在學習攝影,題外話不多說。選鏡頭的過程,要找尋吻合自己想法的參考資訊時也花了蠻多功夫,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的讓眼光適應了數位照,進而慢慢體會到手上的機器能帶給我什麼?間單的來說吧,自己第一部 DSLR 是經典的 Olympus E-1,它沒有不好,只是我的腳步已經超過它太多,所以它被我拿去換成 Bronica GS-1。E-1 的可用 ISO 大概只有 100,頂多到 200 吧,個人認為。相對於 D3s 所能提供的 ISO 能耐,對個人而言那不只是數字上的差別,更是在創作上空間的擴展!
例如拿著 E-1 想要在昏暗的室內成功拍幾張照,不打閃燈的話,大概只能拍靜物而已,不然就一定會有部份元素是晃動的!而 D3s 是一台不知晃動為何物的機器,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敢說它是當今天下無敵!如果還是堅守傳統觀念來看待,常見的底片 ISO 頂多到 3200,那麼 ISO 12800 的感光度恐怕是前所未見的神話,這樣難道還不讓自己的觀念跟知識跟著進步嗎?不過這不是重點,因為它無敵不代表我能拍出多好的照片,我還是我,技術有限的我。
以這兩者作為比喻的理由其一是這都是我親身用過的,其二是這也代表了兩個世代的經典標竿,在 2003 年 E-1 出來之後,號稱最接近正片色調的數位相機,讓多少傳統用家趨之若騖!號稱免後製的 O 家色彩,讓多少後製白痴(像我)投入陣營,當然這是玩笑的比喻,重點是一台數位相機可以在一段期間內帶給使用者無限的創作空間,而技術慢慢推進之後,使用者技術跟眼光跟著提昇,原來的硬體不可能跟著提昇,昇華還比較有機會,使用者慢慢就會投靠到新的硬體上,這一定事理所當然的,只是時間軸間距單位或大或小的情況而已。
回過頭來看 GRD 一直到 GRD3,細節演進請參考 eu 的文章,喜歡 GRD 或 GRD3 都沒什麼問題吧,各取所需罷了,重點是你想要拿這台相機來做什麼? That's all.
以上。
(我真是超碎念)
6 回應: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
感謝一票!
我拿相機來創作眼前的風景,
我只用底片, 無可救藥的懷舊, 而底片每每都能滿足我的需求, 數位相機的速度太快, 不適合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
數位底片都好, 看你要的什麼
像你這樣的人不多了!推!
小弟是從GRD開始,真正體會到拍照的快樂,
進而開始拍底片。
雖然拍的不好,但是到目前為止,
底片的真實感如同您所說的,
無可取代的樂趣啊!!!
師兄您言重了!
拍照就是一種自我滿足的娛樂罷了,其他附加功能可有可無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