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A‧B‧C 呢?沒有疑問的,這當然是 26 個英文字母的前三個單字,不過如果答案就是這麼簡單,那也用不著輪到我來碎碎唸了!這裡提到的 A‧B‧C 是指芬蘭專業錶廠 Suunto 在 2007 年 9 月所推出的 Core 戶外運動專用錶所主打的三項主要功能:A 代表 Altimeter(高度表)、B 代表 Barometer(氣壓計)、C 代表 Compass(羅盤)。
會買這支錶的起因是每次到山上騎車時,總是因為搞不清楚到底還剩下多少高度要爬?多少公里要走?接下來的路坡度陡不陡?而心神不寧,每每意志力稍一不慎被自己打敗,就整個兵敗如山倒的很想放棄,雖然說不至於真的落荒而逃,但是這樣子充滿未知的狀態感覺實在有點不夠優秀,所以很久以前就開始尋覓一支優秀的登山錶,入手的過程也是很曲折,不過懶得廢言那麼多。
廢話不多說,上圖吧。
首先登場的是偽開箱照,外包裝的部份。這支表示針對戶外運動而設計,當然包括 MTB!
在盒子的背面有這一支錶的序號(序號同時在錶背跟保證書上也都有,錶背上是以刻印方式寫上序號),跟商標、型號、官方網站及產地說明。在這一款錶之前都是芬蘭製,到這支就都變成大陸製了。不過很幸運的到目前為止,我手上這支錶都還很正常。
很儉約的盒裝,沒有多餘的嬌飾,很難想像這樣要出走近 11 張小朋友!
盒裝內的全部配備,左邊三本是各國語言的快速入門手冊與操作說明;中間那一張是羅盤操作圖示指示;右邊則是繁體中文說明(港版)跟台灣代理商保證卡。
錶的基本功能當中,顯示時間、星期幾、日期。上方箭頭為氣壓走勢(在氣壓模式才會顯示,這個模式下也可啟用風暴警示功能),三小時改變一次,右上方為鬧鐘圖示,只能訂一組每日鬧鐘。個人覺得一組其實也夠了,現在人手一支的手機不也可以訂備忘提示跟鬧鈴,過多的功能感覺就有點重疊而多餘了。
左下角切換按鈕可改變顯示畫面,這個畫面是顯示秒數,接近下方有兩個小點,為秒數的走針。
可設一組第二地時間(GMT),目前設定跟本地時間相同。需自行調整時差,與所謂的世界時鐘不同。
本地日出/日落時間,這個功能感覺很不錯,稍後會詳加介紹。
碼表,幾乎每一支電子錶都有的功能。
倒數計時功能,目前設定是十分鐘,沒有特殊意義。
只單獨顯示時間,讓畫面更簡潔。秒針的部份不論在哪一個畫面,60 秒沒有動作之後會自動消失,以節省電源。
右邊中間為功能切換按按鈕,第二個大功能為高度與氣壓顯示,此畫面為氣壓顯示,因為平常配戴時海平面高度並不會有太多變化,切換氣壓模式可避免感測器不斷動作而消耗電源。此功能可記錄七天內每小時的變化,可在記憶模式下做檢閱,稍後也會介紹。
在氣壓校正的部份,可以參考氣象局網站的測站氣壓資訊,出發前針對所在地作氣壓校正,之後便可以放心的相信 Core 所運算出來的參考資訊。缺點是設定的部份只有到整數位,沒有小數點位數。可以採用四捨五入方式取得接近值。
下方為環境溫度,帶在手上會被體溫影響而育環境溫度有所誤差,因此,要測量溫度時需摘下手錶,靜置約五到十分鐘才可得到正確的環境溫度。
記錄(log)功能,左上角為開始(start)/結束(stop)按鈕,可以紀錄一段內的變化,高度或氣壓皆可以記錄。可以保存十段 log,超過之後新的 log 將會自動將最舊的一段做置換,也可針對單獨一段 log 作鎖定,鎖定的紀錄將不會被置換。
紀錄間隔可以設定,有 1, 5, 10, 30, 60 秒五種選擇,可依照運動類型做改變,例如其單車上坡速度不快就可以設定成 30 秒紀錄一次,下坡很快就可以設定成 1 秒紀錄一次。可記錄的記憶容量並無詳述。
參考高度。所在地的氣壓相對於海平面氣壓,透過換算成相對參靠高度。這張照片是在海拔三公尺的地方拍攝,也就是我家二樓。
在高度氣壓模式底下也可顯示時間,畢竟手錶是主要功能。
切換到高度顯示模式則會這種畫面,上方的數字會變成現在時間,高度單位可在公、英制間做選擇。
單獨只顯示氣壓(或高度)變化,減少液晶螢幕輸出節省電源。
下方高度的紀錄為與目前的差異總量,會隨著上升 / 下降總量對開始紀錄點的高度做加減。而若是在登山時開始紀錄,上升 / 下降的過程都將被 log 下來。
再按一次右邊中間為功能切換按鈕,就可以進入第三大功能:羅盤。下圖的左下角有一小點為磁北指示,中間的數字為磁偏角,正北為 0 度,順時針方向往東遞增。
測量時需水平置放,做慢速轉動並遠離干擾物,如磁鐵,電子羅盤則將隨之改變。下方為現在時間。
左下角為磁北指示,錶的正前方為東方,相差約101度,下方為英文字 E,表示 East。當然,在其他方位也會有相對應的顯示畫面。
方向鎖定。長按左上方按按鈕可鎖定單一方向,作為方向指示,如移動方向有偏移,錶面會有偏移指示。
鎖定也可以外圈銀色羅盤,將 N 轉至與磁北一致的方向,隨後移動中在一表面的磁北位置作方向修正。
60 秒後會自動停止測量,以節省能源。在實際的狀況當中也十分合理,畢竟在移動過程還是須以實際目標為主,電子羅盤只是輔助參考工具,沒有需要不間斷的測量。
將手錶轉正做簡單測試。
假設行進方向與設定的方向不同,錶面會只是目前偏離,需向左或向右轉?此畫面為告知已偏左,須向右轉(turn right)回到正軌。偏離的角度大小可視箭頭長短得知。
此畫面為告知已偏右,須向左轉(turn left)回到正軌。可見中央角度同時也會改變。如果感覺外圈小點的磁北只是閱讀不便,錶面中央的偏移角度也可以作為參考。
長按右方中間按按鈕三秒,外圍秒針顯示會從三點鐘方向開始順時針繞一圈,隨後進入設定畫面,如照片所示,此為記憶選單。
設定時間日期選單。右邊上下兩個按按鈕可上下拉選單。
日出時間設定,這個就要好好講一下了,請看畫面。
進入日出時間設定畫面時,可依所在城市做選擇,因為目前所在地為台灣,所以選擇亞洲(ASIA)。
第二層選單為東亞或西亞。台灣為東亞(Eastern)。
再進入第三層選單則可選擇城市,意會到了嗎?這同時也可以當作世界時間來使用哦。
這支表除了本地時間,可以設定一組第二地時間,還可以設定日出/日落城市,在這個部份如果設定成非所在地的其他城市,便可以對方目前是白天還是晚上,再經過簡單的換算也可以知道對方的當地時間。
目前設定是台北,因為台灣很小,所以整個台灣的城市日出日落顯示時間都是一樣的。
東京 / 日本 (Tokyo / Janpa),日本較大,距離較遠的各大城市間就能個別做選擇。
高度參考數值設定。
進入之後可輸入本地氣壓或目前海平面高度來作為手錶的換算參考依據。
假如明確知道目前所在位置為海平面以上 3 公尺,或是在登山時看到標誌標高多少公尺,則可在這個畫面中做設定。
設定目前距離海平面高度。
選擇要測量高度或氣壓作為目前主要功能。
高度(altimeter)
氣壓(barometer)
自動切換(automatic),若設定此功能則手錶的感測器會自動在高度與氣壓變化測量間做轉換,在 3 分鐘內移動的高度變化達到 5 公尺時,則將啟動 altimeter 模式;在某高度 12 分鐘內沒有改變時,則自動切換到 barometer 模式。
Suunto Core 標榜防水性能只有 30 公尺,一般來說這樣的標示就是說你只能不小心讓你的手錶濺到水滴,後最好趕快擦乾;標示防水 100 公尺則供游泳或浮潛,然而 Suunto Core 卻可以測量水面下深度達十公尺,這樣的保證當然已經遠超過一般標示防水 100 公尺的手錶。也有大陸同胞實地測試,可查水深 14.4 公尺仍可正常測量,實在是優秀啊!
可顯示最大深度及目前深度。
在三個小時之內氣壓值下降了至少 4 百帕(hPa) 或 0.12
英吋汞柱(inHg)。Suunto Core 將啟動警報並且在顯示幕上閃現警報標誌 20 秒。此功能只有在啟動氣壓模式時才能工作。
這個很準,因為日前剛好從高雄搭車到台中,在車裡面吹冷氣超過三小時就叫了,如在戶外活動當中應該即有參考價值。
羅盤設定畫面,2006 年公開數據中,台北的磁偏角是 -2° 32',磁偏角每年都有遞變,大抵是四年一次循環。不過一般是搭配地圖方位來判定或測量校正,相對於目的地的方位會較為準確。
可自行設定偏移角度到小數點一位。
或設定東半球的磁偏角。
若身處西半球也沒問題。這應該是給換算的公式做參考而已。
一般設定畫面
可設定每次按鑑都發出聲音,但感覺很吵。
可設定功能設定改變時才發出逼聲提醒,這個還算合理。
背光可設定右下角為開啟按按鈕,或是按任何按鈕都開啟。
可設定各項顯示數值的計量單位。
設定時間(12/24小時制)、
日期(dd.mm 或 mm.dd)、
溫度(攝氏C或華氏F)
氣壓單位(百帕(hPa) 或 英吋汞柱(inHg))
Suunto Core 有四種語系可以選擇,有英語(English)、 德語(German)、法語(French) 或西班牙語(Spanish)。
我只看得懂英文
按按鈕鎖定,長按右下角的按按鈕(約三秒鐘),可以鎖定按按鈕,鎖定之後左下角的 view 按按鈕還是可以切換,但其他按按鈕則不行,例如切換到碼表功能也不能開始計時。
背光啟動模式(不太明顯)。
近拍背光,完全沒有光線的時候很好閱讀。
電池背蓋,電池為 CR-2032,非常容易取得,可自行更換。在接近錶帶邊緣處也刻有序號。
呼,大致上就是這些了,好像有點叨絮了一點,主要是因為國內相關的介紹很少,因為這一款式大陸製,對岸有很多入首開箱文,但也沒有完整一點的介紹,所以想盡可能介紹得更仔細些,提供給戶外運動愛好者但是懶得看英文的朋友參考。如果覺得意猶未盡,也可以到 Core interactive 做互動性的操作,當初就是被這個互動畫面所陷害,一下就陷入了敗家陷阱。日後有實地測量跟心得的時候再來做後續的補充。
有任何批評指教或討論也歡迎回應提出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