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semonkey for Flickr


|
street snap

也許有的高手早就知道了,不過還是分享一下。本篇適合 FireFox (簡稱 FF ) 使用者。

FF 當中有許多方便的 add-on,可以幫助使用者快速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是更有效率的儲存管理自己所需的資訊。今天要介紹的 add-on 算是一個平台,因為它可以支援使用者自行定義或加入別人以開發好的 script 來客製化一些功能,有的 script 功能很炫,一如本 blog 使用的 loghtbox 就是屬於 script 的一種。不過這是定義再 blogspot 裡面,跟今天要介紹的無關,今天要介紹的是 Greasemonkey (註1)。



street snap

Flickr 看照片是每天必做的功課,而 Flickr 也開放了許多 api 供使用者去加以開發改寫,已達到所需的功能。之前忘記在哪邊有看到別人在回應 comment 的時候,可以將留言者的 buddy icon 加上去,雖然透過手動寫上語法也可以辦得到,但就是感覺不夠專業,畢竟人家是用 pro 的方法加上去的。後來就找到了doc18 開發出來這一支 GM Script: Flickr Buddy Icon Reply v2 (註2),興沖沖的要加到我的 Greasemonkey 但怎麼搞都沒反應,試了好多次,已經差一點要放棄了不玩了。

今天又在 Flickr 看照片時看到有人回應我的留言又用上這個 Buddy Icon Reply ,心中奇癢難止,但卻不知問提出在哪裡?使用專業關鍵字,查了幾個方向之後,發現都無疾而終,找不出問題的徵節點,後來所幸就依照自己的問題用白話文去 google 一下,key word 敲上 Greasemonkey + 沒反應 ,真的讓我找到了這一篇很接近我的狀況的討論,解決方式就是將在 about:config 中把有關 Greasemonkey 的項目全部重置了,再重新啟動 FF 就好了。



street snap

重新啟動 FF 之後再安裝一次 Greasemonkey ,又到 about:config 看看,好像有幾個東西是不再出現了,但還是不知道該怎加入 script?後來找了 What is Greasemonkey? 好好的讀了一下,就發現了竟有個影片教學網頁: Video: How to install a user script ,從此王子跟公主就過著幸福跟快樂的日子還生了幾打的小寶寶。

目前除了安裝 GM Script: Flickr Buddy Icon Reply v2 之外,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另外也安裝了 Flickr: Add referrer into comments 1.0 ,這一支 script 會自動在回應的地方,加入你是從哪裡連結過來這一張照片的 html 語法,像有的 group pool 會要求這一點,我覺得這樣不錯,可以清楚照片的方向,都是哪裡來的人在看自己的照片,藉以了解自己的風格及大家的口味,當然,這只是個人單純的天真想法而已。





註1: What is Greasemonkey?
註2:GM Script 是 GreaseMonkey Script 的簡稱,查網路有時後會找到 Game Master,那個不對唷!







street snapshot


|
street snap

小談 street snapshot

以 street snapshot 來說,有時候為了要抓住在街頭上當下所見的瞬間,沒辦法談上什麼構圖法的就搶著按下快門,畢竟那不是山水風景,是一直川流不息的人群。抓住那樣的畫面,有一點像是紀錄片般的紀錄了與自己擦身而過的一切,人、事、物、車、狗、小吃、紅綠燈、抽煙殘留下來在空氣中未散盡的煙的形狀,不勝枚舉的一切都不斷的在發生著,也不斷的被記錄下來。

而我又獨愛以黑白的方式來紀錄這一切,跳脫色彩的束縛,讓記憶去填入顏色,或者是就別去管畫面中的一點一滴實際上是什麼顏色,是我以為比較有趣的紀錄方式。沒有了顏色可以讓照片裡的主題更為醒目,讓畫面中的眼神更為吸引觀看者的目光,可以將被紀錄者的表情活化在螢光幕之上,當事者最自然的演出,當人我並非惡意且無營利目的的在拍攝著,個人還蠻喜歡這樣子的作品。



street snap

不過就像上一篇黑白照片所提到了,一張黑白照片的出現會有很多的因素覺得它最後所呈現的畫面,純屬個人官感而言,grd 的黑白階調感覺就是比較柔順一點的低感度軟片粒子,有時候甚至拍出來會不覺得是一張「照片」,而是一張「圖片」,因為看起來就是很平的感覺,沒有什麼深淺前後的明暗對比,簡單的說是缺乏立體感。(當然,跟攝影人的技術有關,也就是我自己)

這樣的結果比較起所看過的一些銀鹽黑白照片來的那種濃烈感就顯得有點不足,當然,那跟 grd 的小 ccd 脫離不了關係,也跟照片沖洗時候的手段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呢,有的時候還是會將一張 grd 所拍出來得好好的黑白照片,再動手加工,從前的名詞叫做「暗房」,現代的名詞改為「後置」。個人認為這二者是殊途同歸,總而言之就要讓黑白照片看起來是自己當時想賦予的感受與想法。



street snap

對於 street snapshot 我會希望是有比較強烈的對比,才有多一點的「臨場感」,不知看官們感覺如何呢?有興趣或有經驗的朋友,不彷也傳授一些經驗談吧!






黑白照片


|
models wear underwear

不知道為什麼,竟開始找起黑白軟片!

也許是喜歡極簡的生活調調,所以既然不能免除豐富的色彩,便是打從心裡頭去喜歡黑白照片所呈現的世界,將一切色彩回歸單純的黑與白,將複雜的世界變得簡單。也許是更喜歡用記憶的方式,讓黑白照片在自己的腦袋裡變成彩色,那是一個永遠不會褪色的世界。

黑白照片給我的感受也許並不僅只於此,不過總只是比彩色照片多了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想像空間在我的攝影理念裡頭佔有一個很大的比重,我喜歡在拍攝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想法,為該照片加入註解。也許有人解讀出來,可以與我有相同的感受;也許有人看了之後,能有更豐富於我的想像,那麼這一切都是好的,因為我拍的照片有人願意花時間看,可以與我同樂。



記憶的片段

軟片的領域遠比電子產品複雜許多(此刻我的感覺),歷史大廠、感光度、軟片製造型號、顆粒粗細、顆粒形狀、乳劑好壞、保存期限的影響這些易於選擇的選項不說,光是要怎麼將底片沖洗出來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有店家用機器沖、有老師傅用手工沖、沖洗的手法不同、用的藥水不同、藥水比例不同、用的相紙不同,沖洗出來的表現都會不同,更別說底掃成圖檔會變成怎樣了。

並沒有想去研究的想法,最初也只是想找便宜的黑白軟片來餵給 R3,因為感覺 24mm 這顆鏡頭的層次似乎以黑白的軟片較能表現出來。廣角鏡頭容納進來的畫面很多,在構圖上也許要下比較多功夫,不過這倒是其次,用 GRD 一陣子了,雖說只有 28mm 但也已經習慣廣角的構圖,主要想試試黑白軟片是針對於 Leica 鏡頭犀利的解析能力與夢幻一般的散景(不是我搞浪漫,這是原廠說的,請看這一篇)。



Camera Coffee

尤其是在暗部與微光環境下的層次,Leica 的鏡頭表現真的很讓人滿意,漸漸的能了解到為什麼他要賣這麼貴,為什麼這麼多玩家以及攝影家會醉心於 Leica。在網路上看過許多人文攝影、街頭速寫,多層次黑與白的反而能將照片中的主題主旨更凸顯出來,而不會被其他多餘的顏色給覆蓋或誘導,那樣的照片給人感覺很好,也是我很喜歡的風格跟努力的目標。

目前手頭上只剩幾卷彩色軟片,應該要在多熟悉一下這台老 R3 跟 這一顆混血兒 24mm 的「夢幻」廣角鏡。那些影響最後結果的因素,我應該只在乎一卷多少錢吧!找機會,再來試試看黑白照吧!




PS.話說還沒顯像過的叫做「軟片」;顯像過要沖洗的叫做「底片」。不過我覺得這對我個人而言好像沒有很重要。






Customize Slide Show


|


新玩意兒介紹:www.slide.com

不過又是一個類似 Flickr badge 的東西,類似的東西為什麼又要介紹呢?有什麼好介紹的呢?阿不就是用 flash 將照片放出來,跑來跑去做做花樣!客官,您有所不知了,雖然看似相同,但敢拿出來說嘴就是有經過一定評試,不然怎敢隨隨便變亂放炮呢?要是弄得人家不想來看在下的 blog 豈不是得不償失?廢話了一堆(沒辦法,就是愛碎碎念),趕快來介紹一下今天要上的菜色吧。

這個 www.slide.com 首先要表揚的就是它支援中文,這讓英文認識你,你不認識英文的朋友就是一大福音了吧!在首頁的最下面可以選擇熟悉的語言來進入網站的畫面,今日以中文為例作說明。首先在畫面的左下有個「開始行動」的黃色大按鈕,點下去隨即進入製作屬於自己的 slide show 的畫面。畫面左上邊有四個快速製作的捷徑按鈕,在選擇自己的照片來源之前,展示的都只是樣式而已。

在畫面的下半段的左半邊橘色部份,www.slide.com 第二個優點就是它支援許多的來源,你可以自己上傳幾張照片作 slide show,或是使用各個網路相簿的照片如:myspace(其他好像都是國外的相簿,沒看過),像小弟當然是使用最熱門的 Flickr 囉,甚至是自己的網頁空間,只要給它照片的網址也是可以接受的。

右半部藍色部份就精彩了,有四個大項可以調整自己想要的 slide show 樣式,首先第一個是「風格」,也就是決定照片 show 出來的方式,可以類似 Flickr badge 的 Checkr,也可以像這一篇用的是相簿一樣的 Gallery,在 blog 當中的 sidebar 是用 Fading,因為感覺可以為照片增加一些想像空間跟視覺效果。第二個是「主題」,可以在照片上頭增加的特效,像是一直出現唇印、愛心之類的效果,有些特定的主題就是用得到吧!不過像我是要用來展示照片,並且沒有特定主題,所以什麼都不加是最好的。第三個是「SKINS」,中文應該叫做是「外框」(不知道為什麼沒翻譯),可以弄成像框、電視框,不過前提好像是不能選主題才會正常顯示外框,因為我「主題」跟「SKINS」都沒有使用,所以沒什麼影響。第四個是「大小」,就是選擇 slide show 要顯示的長寬大小,也可以自訂,其他花樣不說,光是這一點也比 Flickr badge 來得彈性許多,值得再推一把!

全部都選好之後,就可以按儲存來產生程式碼啦!不過這裡是需要使用 e-mail address 註冊的,你可以亂給一個也可行,因為不會驗證,不過我覺得他可以變換的花樣還不少,所以註冊感覺也沒什麼損失。註冊之後在前一個畫面會出現一個「隱私權」的選項,也就是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公開你的 slide show。註冊登入之後,最上面會出現一個「我的傑作」,就是產生過的所有 slide show flash 都會保留在裡頭,聰明的你也許有意識到了,在此也說明一下,免得日後說我沒講明,這產生的 slide show 是不會隨著你的相簿更新而更新的,這一點就輸 Flickr badge 很多很多了,當然有好有壞啦!也許有的人就是想在 blog 上播某些照片,這就很符合他的期待了。

之後再依照 這裡 的方式加入右側的 sidebar 即可。在最前面提到要特別推薦這個 slide show 的一個原因,如果經常來逛小弟的 blog 的朋友也許有發現,小弟的 blog 本文中的照片都有用上 lightbox 效果,但是若 lightbox 放大位置與 Flickr badge 重疊的時候,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 Flickr badge 會呈現在最上層,這讓我感覺頗為跛腳,因為不能完整的好好呈現大照片,但是這個 www.slide.com 產生的 slide show 就厲害啦,除了上述的多款花俏的花樣之外,重點是不會跟 lightbox 搶畫面,可以讓 blog 本文的照片完整的呈現上來,這臨門一腳猶如讓小弟的 blog 樣版往完美的境界跨進了一大步,一整個心情好啊!

怎麼樣?心動了嗎?也來試試看吧!








Marco shoot


|
red flower

試拍微距

經常看人家拍攝一些微距的照片,感覺很有意思,有時候覺得跳多原本的視覺角度,換個方式去看看其他的事物,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所以也去弄了一支古早還小有名氣的手動微距鏡來玩玩看,不過拍微距還滿累的,因為本人比較大枯,所以一直彎著身軀取景構圖感覺還滿耗體力的。但拍出來的結果個人認為是還不錯,至少是自己看了很喜歡的照片,跟大家分享一下。都是在自家附近亂拍的,如果有機會到花卉展覽或是花市之類的地方去拍拍看,應該會有不同的風味。



chrysanthemum

到目前為止應該算是還在練習的階段,不過手上這支鏡頭說實在是不良品,是被從倉庫翻出來的,有一點發霉但好像沒影響到什麼,光圈無法縮到最小,這在景深控制上有點麻煩。不過對焦環還是相當滑順,最大放大倍率是 1:2,這對於我只想拍好玩的來說已是足夠,況且這顆古早銘鏡的最大光圈還十分稱職,從拍出來的照片看來銳利度也是不減當年。當然是不能同日而語啦,當年用的是底片,焦距也不會變兩倍,不過看過以前的照片跟轉接在 E-1 上面拍出來稍作比較,還是很棒的。



yellow rose

其實手上的 14-54mm 這顆 ZD 鏡放大倍率也有到 1:2,也可以拿來當微距鏡了,不過到 1:2 時最大光圈剩 f3.5,且焦距只有 108mm,加上對焦距離的限制,要真的來取代微距鏡還是有些程度上的差距,但在這之前也有拿來兼差拍小花,說實在也不差,就是在散景跟銳利度上沒那麼優秀就是了。還沒機會去多試一點,目前為止就是這些而已,敬請多多指教囉!



chrysanthemum Canna flower yellow rose chrysanthemum rose

(點選圖片可以看 lightbox 大圖)




Camera Coffee


|
Camera Coffee

很高興在高雄也有這樣的好地方。

Camera Coffee這是一家咖啡店,名曰:CAMERA COFFEE。卻是充滿濃濃的「攝」情氣氛,老闆是位資深的攝影人,資歷已經十五年以上了,大概是我的十五倍,而且還比我年輕,小弟我真是汗顏!在瀰漫著勸敗氣息的 01,這篇介紹文宛如一股清流將小弟我引領出敗家深淵,免於想買不能買而心臟病發的可能,日前帶著女友到此感染攝影人的藝術氣息,卻是意外的獲得許多攝影界裡的新想法。

當日下午來到這裡,原本以為隔壁的義大利麵店試這一次的目標,但是過於喧鬧的氣氛不像攝影人應有的格調,而且看起來也不太像介紹文裡的場景,仔細一看隔壁空無一人、燈光昏暗黑壓壓的小店才是我們要去的CAMERA COFFEE。走進去的時候只有老闆 David 在看著店,剛好也沒其他的客人,於是我們就跟 David 聊了起來。



Camera Coffee

Camera Coffee與 David 聊一下攝影經,進來時看了門口牆上的塗鴉畫了一台 M8,店內也有頗多 Leica 海報,就跟 David 說起我最近在網路上看了很多 M8 的照片種種,不過 David 說最火的已不是 M8,是江湖中傳說的黑色三角褲:FujiFilm S5 Pro,還說前幾天就在店裡拍了開箱照,真是讓人有種想見恨晚的感慨,這樣的開箱照每每在各大論壇看到總是心癢癢的,也不是想要買的那種心癢,就是想要親眼看看新機入替的那種滿足感跟快感,啊,那是男人的致命傷啊!

後來女友看到店內的名片,看到結婚攝影眼睛亮起來了,David 起頭又說是有個可以免去被婚紗公司壓榨的拍照方式,女友的眼睛就睜得合不起來了!不曉得有沒有牽扯到商業機密,就不便在此多作說明,有需要的可以到店裡走一走,找 David 聊一聊。不過要表揚一下 David 跟他推薦的幾位攝影師,實力都是超強,簡直已經比婚紗公司的攝影師還專業,所以良心建議準備要結婚的新人們,可以參考一下他們的方案。



Camera Coffee

Camera Coffee要走之前店找還請我們上樓去參觀他們的攝影棚,一走上去印入眼簾的就是那壯碩的雞肉三號腳,跟幾組我不認識的棚燈,別說有在玩攝影的朋友,連我這外行人看了都覺得那是 pro 等級設備,David 平常也有接一些商業攝影的案子,像是百貨公司的宣傳 DM,還有高雄還沒開幕的夢工廠,厲害了吧!在樓上又跟 David 聊了一下,David 真的很健談,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專業攝影師的氣息,也分享了他近期的一些作品,果然是高手啊!不過打擾了他用餐真是不好意思,歹勢啦!

好訊息要跟好朋友分享,有來逛我的 blog 的朋友就是有福啦!CAMERA COFFEE的地址是在:高雄市新興區民權街 33 號。民權街是在民權路、青年路口立體停車場後面,也可以從新田路往高雄高商方向直直走,過復興路繼續走,到底右轉就到啦!不然可以看他們的 blog 有地圖,電話是:(07)222-1313,請大家告訴大家唷!



Camera Coffee






一不小心就 Leica 了


|
巧遇耶穌光

日前將借來的 Leica R 鏡(註1)還給朋友,心裡頭總是不停的回味著。

夢寐以求了好多年,總算體驗到所謂的 Leica 工藝,相較起其他的手動鏡頭,自動鏡頭切手動對焦就別提,也姑且不論光學上的表現,Leica 作工的精密度就大大的擄獲人心。即使是老鏡頭,光圈檔位依然明確,在轉動對焦環時觸覺,細膩得讓人不需要用力轉,也許聽起來有點難以想像,但當 Leica 鏡頭在手中轉動對焦的時候,阻尼感是讓人稍稍想出點力去轉她,但卻又不需要用到什麼力的程度,滑順得宛如吹彈可破的肌膚,令人愛不釋手!

個人的攝影之路起步算晚,在有能力之時銀鹽已逐漸沒落,嚴格來說是已進入數位時代(千萬畫素),但仍有不少愛好者堅守崗位努力拍片,這一點在每天瀏覽上百個攝影同好網站可知,不時還是都有人愛用底片來拍照,甚至是只用底片來拍照,那種細節與層次是現今數位仍不可達的境界(至少在我所知是如此)。不過在成本考量的前提之下,在選擇相機踏入攝影之路的重點,還是偏重節省學費、未來性比較多一點,廢話一堆就是說我買了一台數位單眼相機,她叫做是 Olympus E-1



藍與鳥

Olympus E-1 除了發色飽滿濃郁,另一項特點就是可以讓各家鏡頭都透過轉接環去接上她,唯有焦段需乘以兩倍(最大光圈不會改變,在此不厭其煩的說明)。在網路上看過人家分享的 E-system + Leica 的成果十分清新,也有幸親自嘗過 Leica 的魅力之後,當下便是想以 Leica 為攝影之路的階段性目標該是不會錯了。目前手上有的手動鏡頭是 OM 50mm f1.4 這一顆 135 的標準鏡,其實也有一點是想有機會去撿撿看 OM 的 SLR,因為對於 OTF 還是充滿想像與期待,不過 50mm 接上 E-1 之後就升級成 100mm 的人像鏡,視角範圍變窄了許多,所以想找個接上 E-1 視角在 50mm 附近的標準鏡頭,加強本身構圖的底子。

所以有空時便在尋找一顆 28mm 或 24mm 的廣角手動鏡,用來接上 E-1 焦段乘上兩倍之後變成標準鏡附近的視角,標準鏡的視角主要與透過人眼直視觀看的景物最為接近,然而適不適合用來學習攝影構圖是見仁見智,有人強力推薦、有人飭之以鼻,但以 Leica 大師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最愛使用 50mm 來創作構圖來說,多少可以佐證一下 50mm 的視角在攝影上有他的存在價值與地位。當然小弟我不是大師(以後也不太可能),不過我想從這個點切入去學習、體會拍照的「感覺」,應該沒問題吧!

說時遲那時快,每日逛三次各大拍賣網就是能掌握先機,在某攝影網站的二手區發現有個前輩要低價脫手一台品像 B+ 的 R3Leitz Elmarit-R 24mm f2.8,原本開的價還滿高的,不太買得下去,畢竟是三十年的東西了。跟這位前輩要了實體的照片,主要是針對那一支 24mm 的廣角鏡聊了幾次,接到 E-1 上來變成 48mm 完全符合的期待,品像不好當然不是最在意的(品像好會比較容易轉手),我需要的是一隻功能正常的鏡頭。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之後,竟發現這組一機一鏡以更低的價錢在拍賣網低價起標,想起不知有多少次好物難尋的失之交臂(敗家之路如冬日飲冰水,冷暖自知),況且單獨這顆鏡頭二手價也不便宜,有人想低價出讓更是機不可失,馬上與對方聯絡,敲定交易,原本一直想找的廣角鏡入手了,隨附的是一台跟我一樣老的 Leitz R3,就這樣,一不小心就 Leica 了。



Chairs

也許有人(大部分的玩家)對這一顆 Leitz Elmarit-R 24mm f2.8 的鏡頭有點敬謝不敏,因為她是三十年前 Minolta 代為設計,由 Leica 生產製造,同樣的焦段裡表現不俗的還有 Nikkor Ai 24mm f2.8,甚至是 Minolta 本家的 24mm 鏡頭,說是非原廠設計血統不純,Leica 味不甚明確,更主要是價格都更低廉。但也有 Leica 用家對這支廣較鏡頭讚譽有佳,不過國內外的討論看一下相關的論述,個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 Leica 願意掛上名字的鏡頭,品質至少有一定水準;再則我沒有這麼嚴重的品牌情節,低價入手(說實在也不低啦,有到挨罵的程度)主要是要用來拍照而非收藏,況且已經投資了一個轉接環,那也很貴耶!所以這樣子的身世對我而言是茶餘飯後的話題,不會是疙瘩。

只胡亂測試了幾張,還在習慣這樣的焦段,確實與直視的視角範圍一樣,感覺好極了,有很真實的攝影感。白平衡是自動,光圈在 4 的時候銳利度有較全開銳利,但邊緣感覺仍較鬆散,下次要再試試光圈 8 的效果。另外發現在微弱光源的環境色彩還原度很不錯,而且好像銳利度會提高一點,鏡頭的鍍膜是都很完整,可能這顆鏡頭的調性不能跟光源硬幹,在多試一些才清楚吧。(其實是在玩 R3,一卷還沒拍完,所以才拍這麼少,Leica 的快門聲還真是醉人啊!什麼?MP 更好?M7、M6 也很棒?什麼?我怎麼都聽不到你講什麼?)



夜市



註1:Leica M 是比較著名的,但因為 Leica M 鏡是 RF 的設計,接上 SLR 會打到反光鏡,硬要接 SLR 需要改鏡,通常沒有人這樣作。Leica R 則可透過轉接環接上他廠的 SLR 機身,如 Canon、4/3 system。



延伸閱讀:
.LFC 網站的LEICA ELMARIT-M 24mm f/2.8 ASPH 測試報告,裡頭有提到Leitz Elmarit-R 24mm f2.8Nikkor Ai 24mm f2.8
.原廠文件沒有單獨這顆老鏡的文件,但Puts Column 19-24 mm Leica R Lenses中有提到:Where the 19mm lens records the scene, the 24mm lens can create a dream. 頗耐人尋味。
Leitz(leica) R3/R3-MOT free user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