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wish buy


|
寶貝的鞋子 (by 小帽(Hat))

近日敗物計畫

近日由於工作需要的關係,可能需要有一台自己的 Notebook,從來沒有買過自己的 Notebook 的經驗(是沒有買過自己的哦,不是沒有買過哦!意思就是說我要自己出錢!窮!),對於一個在 IT 界打滾的人來說,規格當然是不能差的,不過個人更在乎的是耐用度,不然一台四、五萬塊用不到三年就掛點情何以堪?(迷之音~~IT:我的 Notebook 壞了,嗚~。路人甲:阿你自己不是在電腦公司上班,怎麼還會壞掉?IT:.....[暗]..),同仁之間當然會有很多評論跟使用經驗,都是直接且有親身體驗過的血淚史,經過明察暗訪之後,所以不做第二人選的,雖然這個廠已經是賣給聯想,就是選 ThinkPad 啦!

本來還有同事推荐 HP 商務系列(NCxxxx) 啦,就他個人個使用經驗來說,五年仍在服役當中應該是可性度相當高的參考指標了,之前公司配發的 NC6000 也是撐了四年多才掛,感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只是說先前零星做的功課印象中,耐用程度感覺還是 IBM 的機子強一點,再者,家人朋友在選擇的時候也都一率推薦 IBM,要是這個時候叛逃,大概難跪主機板一途!(笑)

價格上如果不是太大的負擔,基本上還是會選擇 IBM,黑色嘛!低調啊!你知道的。

當然囉,敗之前,仍是做功課先。這種產品線都很久才來看一次,每次都要花點時間去了解線上的型號跟規格,才不會傻傻的被一些美美的過期開箱文給矇騙,現在市面流通的基本上還是 Core Dure 系列,也就是 T61、X61......,新款的 Duro 2 Core 就改名字了,變成 T400、X300......,原則上就是剛出的不用考慮,因為很貴,所以目標就鎖定在快要退居二線的機種。接下來才來比較規格、使用者經驗談,以上都是爬文可解決,最後就是到店裡去,殺價!


請看:(連結無順序性,只是做資料收集)
Thinkpad T61 與週邊及系統安裝
停止ThinkPad X61部份開機服務與處理程序
在ThinkPad X60上使用OS X
安裝 Ubuntu 8.04 於 Thinkpad T61 雜記
ThinkPad T61全球獨家深入拆解剖析
TP非官方情報站 (今天才知道有這網站 XD...TP 就是 ThinkPad 的寫)


附贈廣告
ThinkPad X300 vs a feather (這個意思是在說這個風很強)


Baseball vs ThinkPad (這個意思是在說那顆球做工鬆散)


Prizefight: MacBook Air vs. Thinkpad X300 (不得不承認,我雖然是功能導向,但也是外貌協會...)


但是我不會買這個,有這麼多錢我會去買台 MP 或是一顆 21mm 的鏡頭,不過好像也買不到這麼便宜的 XD



========我==是==敗==家==分==隔==線========




走廊外面 (by 小帽(Hat))

買了 M6 以來,一直沒有好好的幫他找一個家,因為拿起來就感覺很勇,所以一直都是隨便丟在包包裡就出門了,但雖然 M6 很強壯可也保護不了鏡頭,外出時還是手要一直護著整台相機,或是一直小心翼翼的,實在不是太方便。於是上網看看有什麼適合包包,Leica Fans 所到之處的網站大部分都推薦兩種,一種是英國白金漢 Billingham 包,主要是大部分玩上 Leica 的人都不吝嗇於善待自己的相機,此款格調高雅、低調且保護性佳,但我覺得有點太漂亮,會不忍心操它,價格也是止步的原因之一;而另一部分用家則是喜歡 Leica 拍出來照片的品質,這些人的工作大部分也跟攝影有關,生性低調務實,我的工作跟攝影無關,單純只是興趣而已,不過個人也是低調務實型,所以便選擇美國唐奇 DOMKE 包

敗家之前,當然還是做功課先。有考慮到 E-1 + ZD 11-22mm 與若干鏡頭、M6、GRD 跟一些雜物都要帶的情況,這樣就需要容量稍微大一點又不會造成負擔的包包(因為是斜側背的關係,背久了會感覺負擔很重),不過跟當初想要敗的動機又有些出入,當初的動機是平常出門只想帶 M6、GRD 跟一些雜物(錢包、鑰匙一類),這樣比較大的袋子就不符初衷了。敗家有時候就是這樣,老是找不到心目中的對象,所以就得做出一些取捨。

要考慮的除了上述兩種情形看誰多以外,也要考慮到自己本來就有一個 Tamrac 5547 雙肩背包,有些情況也是可以全部塞進去出門去,就是要拿的時候麻煩了點。當初是考慮到背相機出去的時候也都有寶貝在,也就是設定在出去玩的情況使用,所以自然就選擇了雙肩背包。現在攝影之路走到了一個階段,考慮希望可以隨身繫帶,之前有時候出去看電影、吃飯聚餐、散散步的時候,包包裡也都是丟著 GRD,現在也會想要帶 M6,多增加一些使用的機會,中型一點的如 DOMKE F-6 DOMKE F-803 是都可以符合實用加低調的特質,又好像 DOMKE F-8 (日本介紹 F-8) 的大小是更適合一點。不過人心不足,除了考慮各種顏色新舊顏色時的觀感(爽度?),各個款式的內襯組合似乎也都有些微的不同,有些些時候還是會想要有個較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嗯,再多想想吧。



走廊 (by 小帽(Hat))



目前各款拍賣最低價
DOMKE F-8 (3,680)
DOMKE F-803 (3,499)
DOMKE F-6 (3,600)
DOMKE F-5XB (2,800)





Leica M6
Leica Summicron-M 50mm f2 V (1,2)
Leica Summicron-M 35mm f2 pre-Apsh (3)

Fujifilm RVP 100 (1-3)





主題的重要性


|
「主題的重要性」這個 slide 是節錄自致孜孜不倦尋求精進的朋友這一篇文章,也是為了公司的攝影社上課重編的教材,修正了一些大陸用語,改用台灣的口語來表達,有加上一些個人的注解,但基本上方向跟內容是沒有變的。放上來讓大家參考批評。

---------------------------------------------------------------------------

如何提高攝影表現力
攝影的學習過程,就是從構圖光的控制,到以這兩個為基礎進行對主題的表現,這三個階段,是循環往復的進步過程……

---------------------------------------------------------------------------

縮短摸索過程
是不是也能總結一些方法,雖然不是「快捷方式」,但也能幫助進步呢?
快捷方式:五個「動作」,但必須建立在四個先決條件為基礎的平台上。

---------------------------------------------------------------------------

四個先決條件
  1. 您清楚你拿的是什麼相機,這個相機的操作方式你很清楚,你已經能用的比較熟練。


  2. 您想學攝影,而不是「我有相機,我相機比你的高檔、我鏡頭比你的貴」就很滿足啦。


  3. 您認同,不論是底片還是數位都是攝影,其中很多基礎理論是相同或者相通的,數位相機改變的是「行為」和「介質」,其實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攝影本身。


  4. 您不是所謂的「LOMO 派」,並不是不認同 LOMO,相反我很認同,但我更覺得 LOMO 的行為藝術傾向多些……總之拿單眼當 LOMO 的朋友,我很尊敬你們,我也覺得很有意思,有機會我也可能嘗試……但基本上,單眼並不適合當作 LOMO 來使用。


---------------------------------------------------------------------------

The “Ten Golden Rules” of Lomographic Society (Lomography 黃金十大守則)
  1. Take your LOMO with you wherever you go. (機不離手)

  2. Use it all the time, at any time - day & night. (不分晝夜, 隨時使用)

  3. Lomography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your life, it’s a part of it. (LOMO不是相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4.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bjects of your lomographic desire. (儘可能貼近你想樂摸的東西)

  5. Don't think (不要想)

  6. Be fast (動作要快)

  7. You don’t have to know what’s going to be captured on your film beforehand. (你不用完全知道會拍出什麼東西來)

  8. You don’t have to know what’s on the film afterwards either. (你也不用去想到底會拍出什麼)

  9. Shoot from the hip. (從屁股位置拍照)

  10. Don’t worry about the rules. (別管以上守則)


---------------------------------------------------------------------------

五個動作

1. 多拍
多拍不是亂拍,不是說要你見什麼拍什麼,也不是強制性的要求每天 30 張……只是要求你每年要幾次的,有目的,拿起你的相機去拍。
多拍也不是要你多買鏡頭,覆蓋全焦段,用好你自己手裡的鏡頭就好了。
多拍更不是作流水賬。
多拍才能保持狀態,每年至少也保持1萬張的拍攝量,保持手是熱的,保持你的眼睛是在看的,保持你是在持續進步或者是持續熟悉的。

---------------------------------------------------------------------------

2. 多看書
舉例來說,攝影書裡一本有很重要的,就是「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論攝影」(或者是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自傳),這個書最重要只要看兩點:分區曝光原理,以及「預視(Previsualize)」!相對來說,預視更重要,其實,所謂預視,就是說,你應該有意識的設想,你拍出來的片子是什麼樣的!而不是純在記錄!

什麼是預想(預視、觀想、open mind)
下班正要往回家的路上 -> 路上熟悉的店家(某某 7-11) -> 到家門口 -> 房間門口
(對一個場景有足夠的熟悉,就能夠達到預想的前置作業)

去到一個不曾去過的新朋友家 -> 路上可能有熟悉的店家(某某 7-11) 或是 陌生的街道 -> 朋友家門口 -> 朋友家裡面的裝潢、擺設......
(對一個場景不夠的熟悉,便會出現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這個例子是說,在做一項拍攝工作之前,勢必要做足功課,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多吸收書上的基本知識便能增強自己的攝影功力。

---------------------------------------------------------------------------

3. 給自己設定一些主題作業
進行一些專題練習,則可訓練自己的「表現力」,例如每年必須拍攝一次故宮,稱為「固定場景寫生練習」,時間不定,但是必須處理出來不同的效果和主題表現,例如:雨中故宮、故宮的遊人、誰在維護故宮、門廊……等等。

起先你可能會在一次拍攝中,挑選出來 40 張片子,來組成一次的作業專題,缺了哪張都覺得不完整……後來你會發現,其實 20 張作為一個專題已經足夠了,你要表現的 東西絕對不會需要 40 張片子……再後來,你會發現,想說明一件事情或者跟看照片的人溝通一個「主觀意識」,10 張足夠了! …………直到你發現,其實,一張就足夠表現這個主題了!也就是說,你已經捕捉到足以表現出一個主題的「決定性瞬間」了。

---------------------------------------------------------------------------

4. 給自己做總結
選出你認為你拍的很好的片子,或者說,現在讓你刪了這一萬張,哪些是你捨不得刪的?給每張照片一個理由,為什麼你捨不得?

過一段時間,再從中挑選,看看哪些其實是沒必要留下的,就把那刪了。假設你對有些主題是定期重新拍攝,所以別怕刪照片,總會比上次剩下的少的,於是再看看,為什麼留下這些片子?循環往復,直到你確實沒辦法刪掉它。

這個總結的意義在於,除了你會發現你的進步和進步的原因,並有意識的尋找進步的機會外,你還會發現很多你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東西。例如:
你會發現,有些焦段對你來說非常容易出手!
你會發現,其實你很少用 1.4、1.8、2.4 的光圈……或者是你總是習慣性用小光圈!
你會發現,你留下最多的是人像,或是紀實,或是人文,儘管你可能說「這是我平時沒機會出去玩進行我所喜歡的人文和風景拍攝造成的,我其實不只想拍我老婆和孩子……」,但請相信一個事實,這就是你的風格,你買了相機之後,拍了「這些東西」花掉你最多的時間!並且留下了到目前為止你最好的照片!那麼這可能就是你的方向!

---------------------------------------------------------------------------

5. 多看照片,培養眼睛
多看優秀的畫冊、寫真、雜誌……各類型的書籍,看看人家對於一項主題是怎麼拍的,想像如果是你來拍,你會怎麼拍?多看優秀作品、全球性的照片網站(Flickr ExploreTrekEarth),多閱讀其他共通的藝術類型資訊例如西洋繪畫、現代藝術、建築、素描寫生……多積累自己的藝術見解,這些都是道理相通的科目,多吸收各式各樣的內容,豐富自己。

---------------------------------------------------------------------------

HomeWork
靜物攝影,例如對一枝筆拍「至少 50 張」照片

拍的過程中產生了什麼想法? (條列式記下來)

拍完之後第一次在電腦上檢視照片的時候,對畫面產生了什麼想法? (條列式記下來)

什麼樣的照片會讓你想要留下來?什麼樣的照片會讓你毫不考慮就會刪掉?(從這些照片裡進行三輪以上的檢視)

有沒有辦法從這些照片當中,選出「最少五張、最多十張」成為一個系列作品?用來介紹這一枝筆!用來表現這一枝筆跟攝影者之間的關係!用來表現這一枝筆跟擁有者之間的關係!…………

也可以是一個小玩具、小東西、摩托車、汽車、手錶......


---------------------------------------------------------------------------


下課。








Time Elements.


|
藍天 (by 小帽(Hat))

如何拍出照片裡的「時間」元素?

攝影是一種藝術領域,一種各類學說的集合體,其攝影的結果則是一種本身觀看事物時獨特視角的延伸,但是要怎樣讓這種專屬於個人的特色,可以更吸引他人目光的駐足?獲得他人發自內心的感到認同?如何使這個獨特的視角有更確切的唯一性?由於每個人遇見所要拍攝的場面時的地點、環境以及光線都是各自不同的,即便同時再同一地點,也會因些許的角度不同而拍出不同感受的照片,因此,竊以為可以含括這個範圍的元素,統稱叫做:「時間」。

討論起「時間」這個恰似存在於周遭卻沒有具體形象的題目,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跌入哲學的領域裡頭,討論哲學這不是本篇的重點。回歸到攝影當中的話題,很多人會存有疑問:時間又看不到,怎麼拍得出來?而且照片是一個二維的透視平面,是一個瞬間的畫面(長曝也就只是一個畫面,但是是例外,後面再來提),時間是一種無形的、象徵性的、被刻度化的直觀條件,怎麼樣將「它」,「拍」到照片裡面來呢?好像很飄渺的敘述,但其實並沒有這麼哲學,有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被事物或文字的表面所蒙蔽而不自覺,其實「時間」元素就在我們的身旁每一個角落。



下樓 (by 小帽(Hat))

要將「時間」元素條列化來探討,實在是個很不智且大膽的行為,因為立論基礎是正反兩面都有,唯物論者認為時間勢必存在於世界之間,沒有時間則萬物皆無法存在;也有認為本沒有時間這種「物質」的存在,因為它無法被量化、實體化,不能計數它(你可以說經過 15 秒,但這 15 秒在哪裡?長時間曝光的照片也是如此,你可以曝上好幾個小時,但「事實」上你只有一個畫面,而且你說不出來這幾個小時的實體存在),不能觸碰、無法改變它,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併存,沒有物質存在,時間也無意義......等等的文字論辯。這些的文字證詞,個人是將之歸納在哲學領域的辯論,如果是放到攝影學來說,所見即所得的過程,只需要基於廣泛的理論基礎,得到與觀賞者「共同熟悉」、「有同理感」、「可以被理解」的結果,即可以歸納成包含有「時間」元素的照片。

「時間」的概念是源自於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廣泛被接受關於時間的物理理論,是在愛因斯坦提出的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而在這個立論基礎之上的,便是人類所存在的時空,這個時空之中一切關於人體所反應得到的,便可以被歸納在「時間」元素的範圍裡。

比如說,不可逆的、感官上的、大部分的生理認知上的化學變化,例如:一個跌倒的畫面,等同於受傷、痛、出糗、粗心大意、活該......等等的情緒反應;惻隱之心啟動,產生同情、疼惜......等等心理反應產生;或是看熱鬧、報復的心態啟動,相對的嘲笑的心情浮現......等等,這樣畫面產生出的感官反應,是當下的時空背景才能夠讓觀賞者反映出來情緒,這便可以算是有包含了「時間」元素的一個分類,因為這事一個唯一且不可逆的反應。假設轉換另一個時空、場景、人物的話,結果恐將完全不同。



柱子 (by 小帽(Hat))

簡單的舉例,年邁的長者跟學步的幼兒二者各自的跌倒,在認知與意義的感受上,都存在有不同反應,年邁的長者跌倒很難讓大部分的觀看者不產生惻隱之心;學步的幼兒跌跤幾乎可以與可愛、鼓勵等的情緒反應畫上等號。由此可以再進一步的歸納出,在畫面中包含了人(生)物的表情、能夠反映出情緒的影像,即可以算是包含了「時間」的元素在裡頭。

再者,如自然的光線照射在萬物之間所產生出來的光影變化,在與生俱來被灌輸的觀念與認知上,勢必與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緊密關聯,因為在照片之中所拍攝出來的光與影的場景時,便可輕易引起與觀賞者之間的認同,這是一張清晨所拍攝的色溫;這是一張黃昏所拍攝的火燒雲;這是一張冬天的斜射陽光所形成的光影;這是一張在正午的大太陽底下所拍攝的人的炎熱的表情。諸如此類的拍攝,可以得觀賞者認同的將場面特性拍攝下來的,都可歸納成具有唯一的「時間」性存在照片裡。

以個人有限的智慧,將可以歸納成「時間」元素的素材部分列舉出來,如:人(或動物,但通常人最能讓照片產生同理感)的行為、表情、姿態......等等的元素;自然界裡光線與陰影的形象;風景及生物(如花、草、樹木)中的所包含的光線變化(季節性、作息上時間性);一切自然現象如雷、雨雲的模樣;另外還有非人為的場景的獨特性,例如說只有什麼時候才會這樣,商店的霓虹招牌晚上才會亮,熱鬧的區域短暫沒有群眾的畫面、晚上才會亮的街燈路燈......等等,這些雖然被認同具有「時間」元素得成分較低且有機會被安排,但卻須具備相當的條件且有著相當難度,因此被安排的特例便不考慮。



進站 (by 小帽(Hat))

當然,你可以說你拍了一朵花正開放著,那也是包含有「時間」性的,但想要反問,誰知道正開放式開了一天?兩天?三天呢?可以讓人從畫面裡得到你要描述的嗎?你可以說你拍一個深夜寂寞路燈的畫面,那也是包含有「時間」性的,但又想反問,是深夜兩點?三點半?還是十二點半哪?可以讓人從畫面裡得到你要描述的嗎?除了具備了環境因素,其他相關的基礎知識如構圖,也是拍攝時不可或缺的技巧哦!

相信以上盡是不及備載,還有許多是具備有與「時間」相關的元素存在於我們所欲拍攝的場景之中,以上指只盡其所能來說明列舉其中的萬分之一,這些元素可以個別存在著,當然也可以相互結合而成唯一張別的照片,相信只要能夠抓住觀賞者的的認同感,就是一張好照片。寫這個不是表示在下很懂或很會拍,只是對這個題目有興趣,把一些資料跟想法整理出來而已。如詞不達意之處懇請見諒,並有任何意見歡迎提出討論。






延伸閱讀:
<理論> 康德對時間觀念之理解
時間 wiki









緣分


|
盆栽 (by 小帽(Hat))

今天在in論壇看到了深白的一篇選鏡自白,然後碎碎念的症頭就舉起來了......

對於 Leica 光學的崇景經常就是這樣,看了太多人家拍出來的照片之後,有了這一支鏡頭就還會繼續想著另一支鏡頭,每當新玩具得手了之後就會一直告訴自己說:到這裡就好了!但還是莫名的每天上好幾次各個拍賣網看鏡頭,防潮箱也因此悄悄的滿起來......XD

我唯一一支 Voigtländer 鏡頭是跟賣我 M6 的大哥一起帶回家的,當時是這麼想著:沒有鏡頭的 M6 也沒有用,而且剛跨到 RF 先保守投資一些就好。所以即便知道 C/P 值不高還是先頂著用,當時已經看了數以千計的 Leica 毒照,所以測試的兩捲底片沖洗出來之前,只對手感跟做工上充滿想像的比較,但照片洗出來之後那種除去 Voigtländer 鏡頭的冷色調以外,慢速快門還能保有的銳利度跟 RF 造成的影像立體感,無處不讓我驚豔!更堅定了我要配一支 Leica 鏡頭的想法。



坐墊 (by 小帽(Hat))

擁有一顆理想的 Leica 鏡頭,有在玩 RF 的沒有人不會想,那種拍出來的效果實在非常令人難忘且回味再三。當在焦段、版本、規格、價錢、品像(假設新的買不起)......等等上頭做足功課,差的就是臨門一腳,不過少部份經常還是會有在門口猶豫了一下,然後目標就被秒殺的窘境跟無數的按聲連連。經歷幾次這樣的挫敗經驗之後,往往就會將目標往下設定,ZM 啦、很老的老鏡啦、福倫達啦......其他種種的替代方案紛紛出爐,這些目標只要預算充足就十分容易達成。但之後呢?還是不住的肖想自己擁有一顆理想的 Leica 鏡,這種過程在很多前輩的 blog 都可以看得到,而個人則是引以為鑒,咬牙忍住就只為了一個最後的目標。

現在我有四顆 M mount 的鏡頭,兩顆 Leica Summicron、一顆 Voigtländer、一顆 M-rokkor 28/2.8,M-rokkor 28/2.8 是因為 Leica 廣角就真的買不起,且 0.72 的 28 框不太好用(且這支是帶出 35 框),所以是買來玩玩看的,不過黑白街拍效果很不錯。



豆腐冰 (by 小帽(Hat))

Voigtländer 鏡頭算是進入 RF 就有的(但已經要賣掉拿去換底片了),其他兩顆經典的鏡頭都是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有時候等到了但是價錢超過預期;更多時候是價錢漂亮但是被秒殺;少部分時候是看到買不起但也想要的夢幻鏡頭被秒殺(例如 50/1),當然那時候完全不會有什麼失落感,雖然被毒慣了但心理建設也變得很堅固了,最後入手的過程就是毅然決然的交給緣分去處理了,說真的,這真的是這樣。

主要的原因是 Leica 二手市場蠻亂的,價格沒有一定,有很多人是想要藉買賣維生的靠漲價或轉手小賺一筆,但也有很多佛心的前輩會釋藏來嘉惠後生晚輩,我手上的兩支 Leica 鏡都是這樣盼來的,價格都比市場均價要便宜兩三成左右,外觀不是收藏級(那我會不敢用)但看起來也很新很不錯,只要鏡片完美這樣就沒問題了。

姑且不論攝影的本質或意義,個人建議是,如果是真的想要且經濟無虞的話,遇到合理或滿意的對象就花一點錢直上了吧!一來是絕對的有其價值,二來是可以把上網的時間拿去拍照或做其他的事,不然就真的只是多繳學費而已。

當然,如果有學到東西還是很值得的。
以上!



想要衝嗎 (by 小帽(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