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個畫面,感覺很電影,於是就停下來按快門。
嗯
真的很電影。
Ricoh GR Digital
.
剪刀 x1(家裡隨便拿一把)
1000cc 量杯 x2(用來調配顯影液原液用的,也可以拿來沖片時放藥水或加減清水控溫)
500cc 量杯 x3 (可沖兩卷 135mm 的沖片罐一次藥水量為 500cc,用來準備顯影、急制、定影三種藥水,手腳快一點後面兩種可以水洗時再來弄)
100cc 量杯 x1 (為測量容量較小的藥水使用)
漏斗 x2 (因為賣場是兩個一起賣)
100 度溫度計 x3 (不過好像買到小學生上課用的教具,相當不準,所以就拿來攪拌藥水)
200 度溫度計 x1 (朋友贊助的,很準)
除水海綿 x2 (買了賣場的洗車用海綿,第一次用覺得不好用,可以不需準備,在晾乾前用兩根手指夾住往下拉除水即可)
計時器 x1(原本想說拿手機替代,但後來想到說要是沖一半有來電就毀了,而且過程中手都是濕的,也不太適合接觸手機)
塑膠盆 x1(裝清水控溫,晾乾瓶瓶罐罐也可以方便整理收納)
塑膠桶 x1(裝清水控溫,大容器擇一即可)
濾水器 x1(簡易行的即可,因為自來水雜質太多,不過濾你會後悔)
沖片罐 x1(PATERSON 沖片罐,有兩個片夾, 120 跟 135 可以共用)
暗袋 x1(上網買最大號的,以免上底片時活動受限)
夾子(拿家裡的曬衣夾即可,沖完底片要晾乾拉直用的時候的)
ERA 100 , D-76, 20度, 8分~8分半
ERA 100 當 50 的用, D-76, 20度, 10分
ERA 100 push 400, D-76, 20度, 19分
迫沖經驗公式:(一級)正常顯影時間x1.4,(二級)正常顯影時間x1.4x1.4......
第一次手沖數據
一卷測光基準 ISO 50
一卷測光基準 ISO 100
D-76 1:1 , 20 度, 9 分
1. (預濕)20度c 過濾水倒入沖片罐,輕輕搖晃約一分鐘 (方式不定)。
2. (顯影)D-76 儲存液沖泡比例 1:1,沖片時間 9 分鐘。10 秒內將藥水倒入,前 30 秒不停搖晃,速度約每 5 秒搖晃 6 下(180度算一下),感受藥水來回的充分流動,完全的經過底片。之後每 30 秒搖晃一次,直到顯影時間結速前 10 秒將藥水倒出。
( 1:1 = 250:250 )
3. (急制)柯達指示型停影濃縮液 Kodak Indicator Stop Bath,藥水稀釋比例 1:63,時間 30 秒。
( 1:63 = 7.8125:492.1875 約= 8:492 )
4. (定影)柯達定影制液 Kodafix Solution,藥水稀釋比例 1:3,要入後連續搖晃,時間 5 到 10 分鐘。藥水可回收使用 2 到 3 次(在回收瓶上註明用過次數),直到定影時間超過廠商建議值兩倍以上,表示藥水已失效,應該丟棄。
( 1:3 = 125:375 )
5. (第一次水洗)以 2 倍定影的時間去作底片水洗,將 20 度c 的清水倒入不斷搖晃或旋轉片軸,每 15 秒換水一次;或接水管直接往裡沖 20 分鐘,唯需注意溫度的控制。
6. (海波)柯達海波去除劑 Hypo Clearing Agent,直接將貯存液 1:4 稀釋,時間 2 分鐘,並不停搖晃。
( 1:4 = 100:400 )
7. (第二次水洗)將 20 度c 的清水倒入不斷搖晃或旋轉片軸,每 15 秒換水一次;或接水管直接往裡沖 20 分鐘,唯需注意溫度的控制。
8. (水斑防止)柯達水滴去除液 Photo Flo 200,使用時以 200 倍的清水稀釋(1:200),時間 15 到 20 秒。
( 1:200 = 2.4876:497.5124 取 2:498,可以拿吸管吸兩滴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