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器材] Nikon Nikkor-UD Auto 20mm F3.5


|
這個地方, 那個地方。林玉婷個展 @ 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by 小帽(Hat))

一直想要找一顆 RF 的 21mm 來裝 Leica M6 試試看,因為喜歡那種極廣的透視和張力,可以把眼前的景物更鮮明的跳脫出來。但事與願違的往往不是目標物太貴買不起,就是佛心價被別人秒殺,幾度想改用 Contax G2 + G21 來取代 M mount 鏡頭的想法,其一是因為可以一鏡一機,加上 M6 出門可以各裝一款底片一起出動(最好有這麼勤勞),其二則是因為 Leica 21mm 各版本每一顆價格都不斐,尤其是想找的那 SA 21mm F3.4,因此才會想要妥協改用另一套系統。講妥協的理由是,本來對於 Contax G 機身的 finder 有點感冒,太小了(相對於 Leica M6 來說)!不過 G21 是要外接 finder,所以還可以接受,只需要對焦時看一下機身 finder,構圖不用一直讓眼睛擠在那小小地觀景窗;另外一個理由則是,一直感覺 G21 色彩比較鮮艷,反差相對有點大,對於喜歡保留多點暗部細節的情況下可能不是很好操控,這是一個遲遲沒有下手的主要因素。

年初為了發展副業而購入了 Nikon DSLR 系統,暫時有一點把 RF 給淡忘掉,因為要習慣不同系統對自己來說轉換不是那麼的俐落,需要花點時間適應,何況又是功能那麼旁大的機器。對於 RF 系統有點了解的朋友也許可以明白,RF 本身就不是所看即所得,超廣角(24mm 以上)也就必須仰賴 finder 構圖,有時候甚直連焦點也需要用估的,這對拍攝的功力是一大挑戰,所以當時就把廣角鏡的想法拿到可以所見即所得的 DSLR 上來,想說找找看有沒有老鏡是可以一嘗宿願的?原本是打算改 Leica R 19mm II 來上 Nikon 機身,網路上有賣接環,好像直接換掉就可以接,不是破壞性改鏡,未來有需要也可以還原,一舉數得!只是這一顆並沒有比 M mount 的 21mm 便宜,跟 asph 版本旗鼓相當,所以還是做作夢就罷了。為什麼都要找老鏡而不是 AF 鏡?Well,因為我是手動控!

這個地方, 那個地方。林玉婷個展 @ 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by 小帽(Hat))

國立台灣文學館 (by 小帽(Hat))



之後偶然在網路上發現 Nikon Nikkor-UD Auto 20mm F3.5 這顆超級老鏡(延伸閱讀有詳細介紹)。一開始只是覺得焦段適合,然後開始在網路上幾經搜尋,收集這顆鏡頭的資料之後隨即給予驚為天人的評價!看到網路上這顆鏡頭拍的照片時,還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那超級小的變形幾乎是 RF 鏡頭的水準了,雖然說是拿 RF 的鏡頭設計來改也不至於這麼神奇吧!印象中除了 Leica R 19mm 以外還從沒看過這麼厲害的鏡頭,控制得宜還會讓人感覺不出來這是顆 20mm 的超廣角鏡出處)。

所得到的資料顯示,這隻老鏡之所以能有這麼優異的表現,是因為採用了「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一般鏡頭設計,常以無限遠與平行光為基準,但實際拍攝的條件根據題材差異也各有不同,單一設計標準未必能符合變化多端的要求。鏡頭表現在隨著拍攝距離的拉近,收差急遽增加,像場彎曲的影響使邊緣成像嚴重劣化變形,此問題在焦距越短(廣角)、光圈越大的鏡頭越嚴重。尼康歷史上最有份量的光學專家之一協本善司,提出了在近距離對焦狀態下使用特別校正手段的解決想法,這個題目提出之後一直延宕了 7 年,才終於由協本的學生清水義之在 Nikkor-N auto 24mm F2.8(1967)上實現,也就是「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

「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原理上並不複雜,在第 6 與第 7 枚鏡片作為分隔,將鏡片群組分為前、後兩個鏡群,鏡群間很小一個縫隙的變化對球面像差幾乎沒有影響,但對消除非點收差有很大的效用,因此在近距離對焦的情況下大量出現的非點收差,即可通過此設計來消除。此系統的出現堪稱廣角鏡頭的飛躍性進展,Nikkor 廣角隨後廣泛應用了 CRC 修正技術,後期的 AIS 28mm F2.8 最近對焦距離甚至達到 20釐米,是有口皆碑的廣角微距。其他如 85mm 人像鏡頭、105mm 微距鏡頭上也都使用了此一系統,從近距離到無限遠都能獲得優異的成像。Nikkor-UD Auto 20mm F3.5 作為尼康第一支為 SLR 開發的 20mm 超廣角,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並且一直沒有被它的後輩們超越(不知道 AF-S 14-24mm F2.8 有沒有),即使用今天的標準來評價,它的各項指標也屬於一流之列。

國立台灣文學館 (by 小帽(Hat))



Nikkor-UD 20mm 口徑達到 72mm,高度近 70mm,重量 390 克,鏡片多達 9 群 11 枚,最近對焦距離 30cm。外形威武看起來不像是廣角而更像一支大口徑的人像鏡。實拍上,這枚超廣的分辨率非常高,全開光圈的成像略有失光(暗角),但中央的銳利度以相當令人滿意,色彩、反差均有不錯的表現,把找到的 sample 放到最大看都還清晰可辨,十分驚人。大口徑前組會吸收一些多餘的雜光引起耀光,老鏡就是有這種材料上的弱點,對抗耀光完全不行,陽光不說,連夜間大型的廣告看板投射燈光斜射進來都無法消除,有點美中不足。發色偏於清淡大約是早期 Nikon 的特色(拍黑白應該不錯),但仍然能保持足夠的反差和分辨率,對暗部的細節保留得相當不錯,這點就很深得我心。變形控制是這枚超廣鏡頭最值得誇耀的地方,幾乎不可察覺的變形使 Nikkor-UD 20mm 在拍攝風光、建築類的題材方面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這個地方, 那 個地方。林玉婷個展 @ 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by 小帽(Hat))

國立台灣文學館 (by 小帽(Hat))

LOVE (by 小帽(Hat))





延伸閱讀:
第二十夜(日文版)、(英文版)、(無責任中文翻譯
Nikkor世界:Auto物語(此鏡發展歷史詳細介紹)
Non-Ai 20mm f/3.5 Nikkor-UD Auto Lens
Nikon Nikkor-UD 20mm f/3.5 non Ai Lens Review
原廠手冊
Nikon Lens Serial Nos
Wide-Angle Lenses For Nikon 'F' Mount
Nikon wide-angle lenses(還可以改成 Leica M mount)??

網路 Sample:
D773
俺の惑星
R zone
yeti3776の日記
A'z photo
極楽写真倶楽部 「ゆ」








4 回應:

「ゆ」 提到...

我是 “極楽写真倶楽部 「ゆ」” 的板主。最近有人從您這個網頁過來訪問我的部落格。謝謝你的聯結。

我也覺得這個鏡頭很好,但是因為劃角太寬,裝在傳統相機用於20mm鏡頭是那個台中旅遊時只有一次而已... 但是還是和APS-C相機使用時劃角對Snap攝影很適合,表現也不錯。看到您的照片,我還想再試試看這個鏡頭了。

小帽 提到...

(驚)您的中文說得真好!!

這隻鏡頭我也好久沒用了,有幾次想拿去換 AIS 35/1.4 但還是有點捨不得。數位機身我是用 D3s,因為自己蠻喜歡廣角鏡,這隻的變形非常小(跟 Nikon 各版本 20mm 比較),幾乎可以說沒有,拍起來相當過癮!只有個小缺點,就是抗耀光完全沒辦法,只能避開。最近還興起買一台 F3HP 來接這鏡頭的想法,效果應該也會很棒!

謝謝你來我的部落格留言!

jing 提到...

您好:
我用這個 Nikkor 20mm 3.5 UD 鏡頭裝在 Nikon D3數位相機上拍攝了3年 , 最近也裝在 Nikon D6數位相機上拍攝 ;
這個鏡頭的色彩飽和度和現代AF鏡頭比較之下的確是偏淡 , 發色也略偏黃綠色 , 但是這種色偏看起來讓然覺得很舒服自然(各人感受) ;
和現代 AF-s G 20mm/1.8 以及 AF-s G 18-35mm同時拍攝同一景物比較起來 , 除了色彩偏黃綠之外 , 20mm 3.5 UD 在畫面邊角的解析度的確比較弱 , 3.5~5.6的光圈按角較明顯之外 , 在畫面中心與周邊(約占全畫面70%範圍) 銳利度與解析度和上述2個AF-s鏡頭相比毫不遜色 , 而且在高對比影相的邊緣紫邊現象極少 ;
20mm 3.5 UD 鏡頭的全金屬外殼與手動對焦手感是現代的AF-s 鏡頭完全無法相比的 ;

此外20mm 3.5 UD 鏡筒上還刻有景深參考表尺 , 這對於街頭快拍來說相當實用 .

總之 20mm 3.5 UD 是一支到數位時代仍然具實用價值的鏡頭 .

PS : 根據 Nikon 一千零一夜 (詳見Nikon官方網站) 資料來看 , 20mm 3.5 UD 鏡組結構並沒有使用 CRC 近距補正設計( 跟他同時期同一個設計師設計的 24mm / 2.8 N 就有採用CRC 近距補正設計
).

小帽 提到...

@jing

感謝您的回應,這裡好久沒有出現新留言了 ^_^

這顆真是不錯的鏡頭,即使有一陣子 Nikon 的器材全部出掉,這顆還是捨不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