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器材] Sony FE 24-70mm F2.8 GM(同場加映 FE 24-105mm F4 G OSS 比較測試)


|
京・印象
ZEISS Batis 2/25

※前言※


最早跟 a7RII 一起購入的自動鏡頭,只有一顆 ZEISS Batis 2/25,當時的想法是要一顆素質高又輕便的鏡頭(2015 年底並沒有什麼優秀的原生變焦鏡可選,轉接環也還不是這麼發達),需要望遠的話,a7RII 的四千兩百萬畫素稍微裁切也算堪用。2016 年參加京都馬的時候帶去拍了幾天,之後回到台灣,a7RII 就幾乎只在玩轉接手動鏡,ZEISS Batis 2/25 也一直躺在防潮箱,動也不動。

本以為標準變焦鏡的工作範圍可以交給轉接環加 Nikon AF-S 28-70mm F2.8D 來負責就夠了,但是幾次出門的操作,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手動變焦加對焦的不便跟速度慢姑且不論,鏡頭重量重,再加上轉接環,整個重心分佈變得很奇怪,帶出門就一整個不舒服!Contax G/CY、Canon、Leica......等等鏡頭,都陸續都有開發出可以自動對焦的轉接環,就是 N 家人緣特別不好,只有大陸一位自力開發的發燒友(選鏡當時爬文結果),這種非量產的東西,最怕就是臨時出問題,或是之後變成孤兒。

且自動轉接環一個也是萬把塊,要是買來不小心變廢鐵的話,心中的幹意大概會滿出來好幾碗公!幾經考量,還是該換支原廠的自動標準變焦鏡才是長久之計。一來出門遊玩圖個方便,不用擔心跟考慮太多,多帶好幾顆鏡頭備戰;二來自動對焦也方便,對自己的眼睛也是一種救贖!真是不得不承認,年紀已經來到了眼力開始慢慢退化這階段,手動對焦當然是可以,但是跟家人出遊可沒有空等你慢慢對,錢該花的,還是不能省。




京・印象
ZEISS Batis 2/25


※序言※


決定購買鏡頭之前,目標二選一,很久以前在專櫃試玩過的 FE 24-70mm GM(簡稱 2470GM),FE 24-105mm F4 G OSS(簡稱 24105G)還沒實際把玩過,想就這兩支 E 接環的全幅當紅炸子變焦鏡,挑一支來用。

2470GM 比較被詬病的體積跟重量(886g),比起 24105G(663g)多了一支手機跟行動電源的重量,自己覺得是可以接受,後者剛上市,公水價差沒有,定價四萬多大洋(不愧是 $ony),前者水貨平均低點大約是五萬五附近,價差萬把塊新台幣,對於購買高端的新鏡頭是個有點尷尬的數字。2470GM 沒有內建 OSS(光學防手震),自己拍照時對防手震的好處還不是很依賴,所以比較時 OSS 權重沒有佔很高的分數。放大倍率搭配上望遠焦段,24105G 也可充當小微距鏡使用,這倒是大加分的項目,因為拍攝題材的涵蓋範圍可以更多。不過原則上,還是以鏡頭成像的畫質表現來作購鏡的優先考量。

習慣會從網路上,照片為主的幾個社群跟國內外攝影論壇,素人攝影師給的樣照,來參考鏡頭拍出來的成效是否符合自己所需。在看樣照的過程,個人感覺 2470GM 表現出來的色階濃度、影像的厚實感、焦內的利度跟細節,還有焦外的過渡部份,都較 24105G 來得更為出色,其他實體跟操作部份則無從比較。也許當時這樣比較並不是十分恰當,因為 2470GM 上市已兩年,取樣數較多,而 24105G 根本沒幾個人拿到,大多數也都是寫手丟出來的業配文。



京・印象
ZEISS Batis 2/25


※本文※


看了不算太多的照片,考慮到各個層面的因素,最終以買鏡頭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拍出來的照片要好這個第一要件,牙一咬,還是衝了 2470GM。


※跋※


拿到鏡頭之後,找機會出勤過一次外景,拍攝過程一種「不愧是鏡皇」的感覺始終在腦海裡頭細語,無論影像素質、對焦速度、做工、手感、重量還是價格,都是標準變焦鏡中的佼佼者,至少跟玩過的 N/C 家鏡皇比較是如此,排除拿著鏡頭就高潮的那些選項,回歸一些拍照的基本面,關於影像素質、對焦速度跟一些操作面,稍微分享一點個人心得。

只是說,如果單單用 2470GM 拍了些樣照,沒有對照組,光看照片還是有點自圓其說的感覺,所以這次特別請到了規格也很高檔,價格也沒有便宜到哪裡去,同樣評價一致好大大於劣,重量更輕,泛用度更廣的 24105G,一同來驗證看看,是否當初在網路上看過樣照後就決定入手 2470GM 的想法,是不是吻合自己的想像。







這次的樣照都是經過數位修正的 JPG 檔(參考備註),加上少量後製(兩支鏡頭相同數據)來呈現,因為沒有經過數位修正的話,24105G 應該可以直接拿去填海(誤)。說是變焦鏡頭多少有點變形,要靠原廠機身或軟體去拉回來也還算合理,只是沒想到 24105G 走鐘的程度會這麼大!但基於便利性,一路 JPG 到底也是很合理的您說是吧!








 § 做工與手感 § 


兩支鏡頭都是新品,組裝地雖不同,但整體材質跟手感都一樣好。2470GM 在手上比較有安定感,是因為沉手的關係?鏡頭的設計除了光學跟電子性能,需要考慮的應該還有操作時該給攝影者的相依性,因為重量的關係,上手時必須多出點力,因此在操作上相對帶來多點穩定感。這純粹是個人觀感。

就變焦行程來說,兩者從廣角到望遠端的轉動距離幾乎一樣長(24105G : 5.35cm ; 2470GM : 5cm),但 24105G 身體較瘦(對焦環周長 25.3cm),焦段範圍較廣的情況下定位就顯得稍微密集,舉例來說,同樣要從 24 轉到 35 的距離,2470GM(對焦環周長 25.9cm,意外的沒有胖太多)要轉動總行程的 1.7cm,24105G 則是 1.1cm 就轉到了。這對於習慣定焦視角構圖的人來說,行程太短的話反而不是種好設計,因為不容易精確定位到自己習慣的視角,在構圖的時候會多花點轉動鏡頭的時間去調整。



010_2470GM_F5.6
010_24105G_F5.6


017_GM_F8
017_G_F8


個人以為 24105G 是以便利為優先考慮而設計的鏡頭,讓人就著螢幕直覺構圖、拍照;2470GM 擁有接近定焦鏡的素質,操作時也能提供以定焦的直覺預視思維為考量而設計的鏡頭。當然這也是個人習慣而感受到的結論之一,不代表鏡頭就是這樣子設計,或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自嗨感受。阻尼感相對的 24105G 略顯輕手,但實際相差無幾。鏡頭上各個開關的手感,兩者皆相同,定位都很明確。2470GM 的對焦鎖定功能按鈕有 15mm 大,24105G 的是 13.5mm,前者的手感因為大而略好一些。

不過有一點要抱怨的是,2470GM 的變焦鎖定開關只能固定鎖住 24 端,感覺雞肋。最後 2470GM 的遮光罩內側有植鋪絨毛,24105G 則是消光烤漆,質感上的小差距。



005_2470GM_F8
005_24105G_F8


014_GM_F8
014_G_F8



 § 抗耀光 / 逆光 § 



020_GM_F8
020_G_F8


不管是用 a7RII 的 LCD 還是 EVF(電子觀景窗),逆光的情況下都很難取景,除了畫面經常因自動調整亮度變成一片黑(高反差)導致構圖困難,LCD 會反光、EVF 也會出現耀光。但好在兩者拍出來的成像都沒有那些問題,相反的畫質還好得很,抗耀光的效果兩支鏡頭表現都非常出色!

試了幾個場景,先受不了的是自己的眼睛,不囉唆直接看照片。



004_2470GM_F8
004_24105G_F8


015_GM_F8
015_G_F8


底下這組原本也是要做逆光的對照組,但是被太陽曬到頭有點暈,鏡頭換了焦段沒有轉到定位,拍的時候看 LCD 圈圈大概位置有點接近就拍了,整理的時候才發現完全對不起來!縱使如此,兩支鏡頭對於強光的對抗性能還是相當傑出的,這點沒有問題。


FE 24-70mm F2.8 GM @ 24mm F8FE 24-105mm F4 G OSS @ 35mm F8



人肉腳架拍攝角度有點差,不過 2470GM 的抗耀光能力是略勝。底下這一組是稍微有點逆光的場景,原對照組可以看到圈圈的位置並不一致,不過再將焦點放大來看(還沒放到 100%),即使逆光,2470GM 還是能將物體描寫得淋漓盡致,厲害的程度可見一般。



012_GM_F8
012_G_F8


↓↓↓


012_GM_F8_Center
012_G_F8_Center



 § 發色、散景、反差 § 



009_2470GM_F5.6
009_24105G_F5.6


001_2470GM_F5.6
001_24105G_F5.6



銳度倒是沒什麼好說的,都是超高水準的表現,且其實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種很利的照片,但是現代的數位鏡頭就是這樣,Leica 也不例外。除了無言的抗議繼續轉接老鏡頭外,剩下也只能妥協,畢竟自動對焦、測光、數位校正......等等原廠的功能,都必須是原生支援的鏡頭才有辦法發揮出來,不幸中的大幸是,2470GM 成像素質不完全是以銳利為取向,其他的方面也都有兼顧。

拿上面幾組看下來,色彩還原程度,兩支都不算忠於原味。拍攝時光線變化很快,自動白平衡的色溫也會跟的改變,看經過數位校正的 JPG 檔,24105G 即便在經過修正,廣角端還是會有點暗角(上頭一組直拍的高雄海洋文化流行音樂中心左上也有,沒修正的話是黑角,參考備註),而色調會稍稍「亮」一點點,小清新的風格;2470GM 的發色較厚,且調性有往濃郁走的傾向,反差稍大,但階調跟細節卻是更多的。



006_2470GM_F5.6
006_24105G_F5.6


↓↓↓


006_2470GM_F5.6_Center
006_24105G_F5.6_Center



暗部的描寫能力,相同基準來看,2470GM 也是略勝一籌,上面圖組的中央暗部樹葉,2470GM 的細節紋理明顯得好一點。如果 24105G 期待可以靠 raw 拉回來,首先原本沒有的細節並不會因後製變出來,另外也必須作好鏡頭的變形要自己搞定的心理建設。官網說的 2470GM 拍出來的散景不會出現洋蔥圈,入手這段時間以來刻意拍了一些大光圈的散景照片來看,2470GM 的柔順階調確實相當迷人(長期關注本網誌的朋友也許知道個人還挺在意散景的表現)。底下這組來說左上角的部份,24105G 發散掉的情形比較明顯,相對看起來會比較鬆散一些。24105G 的散景則不能算是強項,勉勉強強只能給及格分數,但真心覺得對以旅遊或便利取向的朋友來說,這倒不會是個問題。



003_2470GM_F5.6
003_24105G_F5.6


↓↓↓


003_2470GM_F5.6_Corner
003_24105G_F5.6_Corner



 § 望遠端放大 § 


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比較望遠端,105 硬生生就是比 70 多了點優勢,加上最高放大倍率有 x0.31,拿來拍拍小花小草的再實用也不過了!2470GM 要說在望遠端有什麼優勢的話,就是那多了十幾張小朋友堆出來的 F2.8,全開還能給出來的銳利度跟解析度,還有將主題分離出來的力道,散景柔而不嬌、滑而不膩的迷人感覺。個人以為,視角可以裁切去模擬補強,唯獨光圈大小,是模仿不來的,這是光學的不可逆性,也是為什麼光圈大一格,價位要多好幾個小朋友的主要原因。



FE 24-105mm F4 G OSS 105mm 端 F4 FE 24-70mm F2.8 GM 70mm 端 F4 FE 24-70mm F2.8 GM 70mm 端 F2.8


 § 描寫力 § 



018_GM_F8
018_G_F8


011_2470GM_F8
011_24105G_F8



對照測試不過也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因為鏡頭都買了還想怎樣),挑幾個自以為適合對照的場景來比較。兩支鏡頭的最佳光圈都落在 F4-F8 之間,除了比到 24105G 的望遠端,剩下的都開中間,拿出兩支鏡頭最好的一面來看,應該比較能看出個端倪。

在解像力的部份,2470GM 硬是比 24105G 強了一截,順光的情況下(底下圖組),兩支鏡頭的表現都是超級前段班,如果真要靠能力爭個排名,這麼說好了,2470GM 的強是保持超高的利度,並且還能將圖像的顏色層次清楚的描寫出來,影像的深度像是飽讀藏經的少林掃地僧,能給的指引比你想得到的還多更多;24105G 的強是鋒芒畢露,年紀輕輕即練就一身好武藝的慕容復,任何一招一式都能信手拈來,有這令人目不暇給的能力。



013_GM_F8
013_G_F8


↓↓↓


013_GM_F8_Focus
013_G_F8_Focus



※附錄※


執行器材:Sony a7R IIFE 24-70mm F2.8 GMFE 24-105mm F4 G OSS,兩支鏡頭都上 Kenko 頂級的 Zéta Quint Protector,拍照時都有裝遮光罩。



019_GM_F8
019_G_F8



※備註※


雖然不容易發現,但 24105G 這顆鏡頭在廣角端相當倚靠「數位修正」,在機身選項上「失真補償」是不可調整的「自動」,等於機身強制開啟失真修正。而若用硬解的方式解 RAW(例如未更新前的 Lightroom 或是完全遮蔽鏡頭接點拍攝)才會拍出難以忽視的黑角,之所以稱之為黑角,是因為這無法透過軟體拉回或是縮光圈改善。這也不是說數位修正強大到可以把黑角補償到正常,而是這顆鏡頭的原始表現在 24mm 端視角更廣些,桶狀變形也較嚴重,數位修正等於是裁切黑角部位,並補正畫面邊緣的變形。
VIA : 睽違 11 年的再會,Sony 24-105mm F4 G OSS 開箱/實拍



※延伸閱讀※


老外拍的 24105G vs 2470GM 邊角比較




※同場加映※



Zéta Quint Protector 介紹




Kaohsiung Marine Culture and Pop Music Center.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端 F4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F8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F4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F8




文內照片皆可點開至 flickr 相簿查看大圖,歡迎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