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365] 56/365


|
56/365


56/365


今天看到一些舊 iPhone 硬體升級 iOS6 的慘案,跟在攝影論壇看到有人談論德國 Leica 跟日本蔡司之間的觀感,讓我想起在德系跟日系之間,倒是有個有趣的經驗,是關於汽車。


兩者在未繫安全帶上路的情形下,都會發出警示駕駛人的聲響,德系的車警示聲音是有的,但幾乎讓人不易察覺,有時懶得扣上就讓會他一直叫到停;而日系車的警示聲就大得讓人無法忽視,不扣上安全帶就非得一直忍受那吵死人的噹噹聲不可。跟朋友討論得到的可能原因是,德國人的設計是,他們認為繫上安全帶是駕駛人本來就該自己作的事,所以有幫你提示已經算是佛心來的舉動了;而日本車的設計就是怕你皮,出事還怪車子不安全沒善盡告知義務,反過來咬車商一口,所以就用吵到你非繫不可的方式,總之就是要你要乖乖繫上。


自己的看法是,德系的產品,似乎都有一種「你來選我,就是你已經知道能怎麼用我」的意味,「我的功能就是這樣,在這個範圍裡面我可以很驕傲的說少有對手,其他我沒有的你也別希望我會變出來給你」。相對日系的東西則有種「功能強大、備而不用,防呆也做得不錯」的感覺,「您要的功能我們都有,甚至是超乎您的預期,只要您選擇了我們,保證您一定不會有想做卻辦不到的事,即便是在這產品的有生之年只會用上一兩次」。單純的以結果來看也許各有春秋,但若單純的拿產品本身所具備的規格去相較,或許有時德國產品似乎還也會佔到上風。


突然想到也許這也是 DSG 常出問題的原因(不免跟環境、氣候也有關)。


回歸到原點,以消費者的角度,在選擇一樣產品之前,還是應該要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考慮到自己的使用習慣、所處環境、甚至住地氣候的影響,再來挑選較適合自己的產品(尤其電子產品)。像 iPhone5 有很多新的變革,其中如 google map 被自家地圖取代,美國以外的用戶所在地圖資可能錯誤百出,那也許就該考慮適應性的問題。像 Leice 有些鏡頭 MTF 並不如同級的蔡司,那麼在選用鏡頭上除了比較規格價位,是否也該加上考慮自己慣用的方式(像常態性都是白天工作,也許就不需要很大的光圈),跟鏡頭呈現出來的對比、反差、亮暗部的保留能力、色彩演繹的能力......等等。


有時或許只能選到適合九成的東西,那麼剩下的一成就告訴自己也許可以改變一些習慣,說不定效果也會不錯。有時或許適合的程度會超過百分之百,那麼就當作他是有備而不用的功能,等待你去發覺吧!沒有仔細想過而只一昧的比較,最終也將無法了解自己所期待的那個東西可以帶給你什麼樣的改變或驚喜,剩下都是紙上談兵,跟看見他的表面皮毛而已。














0 回應: